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携手圆梦启新程——写在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乘组太空“胜利会师”之际
www.fjsen.com 2022-12-01 09:18:08  李国利、王洪流、黄一宸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酒泉11月30日电 题:携手圆梦启新程——写在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乘组太空“胜利会师”之际

新华社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汨汨、黄一宸

神箭冲天,神舟遨游,“船舰”交会,太空会师。

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宫”。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用这场壮阔的远征、浪漫的抵达,在中华民族铿锵行进的复兴之路上标记下新的坐标——

中国空间站从此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时代。

出征:圆梦之旅

戈壁滩的冬夜,滴水成冰。刺骨的寒风却吹不散航天人的激情与热血。

29日20时18分,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南侧门口。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远征。

17年前,也是在这里,费俊龙顶风踏雪出征,与战友聂海胜一起乘坐神舟六号飞向太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三步走”中第一步的目标。

这一天,戈壁滩上的气温跌破40年极值,费俊龙再次作为指令长,踏上飞天征途。

这一次,“三步走”中第三步即将圆满收官,中国航天员在轨人数短期内达到6人,费俊龙还将与战友走出舱外,漫步太空。

飞天征途无垠,航天人步履不停。

“我的职业是航天员,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17年来,费俊龙各种训练从不停歇,随时准备再次出征苍穹。

为了这一刻,56岁的邓清明等了近25年。

一次次参加选拔,一次次失之交臂,一次次作为备份为战友祝福、壮行……有过失落,有过泪水,但从没有彷徨,更没有放弃。“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

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受领神舟十五号飞天任务时,邓清明已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现役航天员。收到“太空入场券”的那一刻,他反而十分平静:“想得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不辱使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乘组放心的人。”

唯其坚持不懈,才有梦圆九天。

“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从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张陆已将生命融入了载人航天之梦。

通往太空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面对难度极大、标准极高的训练,张陆坚持了12年。

模拟失重训练,需要身穿160多公斤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一次训练三四个小时;超重耐力训练,需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的重压……神舟十五号任务中,航天员需要多次出舱,舱外爬行距离大大增加。要想在浩瀚的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在地面进行千百次的训练。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费俊龙朗声报告。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庄重下令。

乐队奏起激昂的乐曲,壮行的人们拼命挥舞手中的红旗与鲜花:“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愿你们成功!等你们凯旋!”

欢呼声中有稚嫩的童音——那是航天城的孩子们,还有参加北京冬奥会演唱的马兰花合唱团的“虎娃”们。

飞天梦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一代代中国儿童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吟诵着把酒问天的诗句长大。

今天的孩子能够目睹中国神舟巡天的辉煌,见证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实现。自信与自豪必将铸入他们童年的底层记忆,他们的未来,会有更加高远的抵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嘹亮的歌声响彻夜空,历次航天员出征,壮行的伴奏总是这曲《歌唱祖国》——载人航天,是华夏儿女共同的光荣与梦想。

十年前的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扬帆,中国载人航天筑梦九霄,今朝梦圆。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梦想为舟,奋斗作桨。向着浩瀚星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昂首挺进。

飞天:功成之战

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巨大的轰鸣震颤大地,长箭喷吐烈焰稳稳升起,穿过墨蓝色的夜空,穿过一弯金色的弦月,奔赴无垠的天宇。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2次飞行。

作为中国唯一一型载人火箭,长二F火箭被誉为“神箭”。30年间,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通过回传画面可以看到,随着长箭起飞,箭身上一片片浅色“盔甲”四散飘落——为了应对40年未遇的奇寒,工程人员专门为火箭提供空调送风,在火箭重要的部段贴保温层……多措并举,终于战胜低温挑战,创下载人航天征程上的又一个纪录。

迎朔风,战严寒,飞天征途上,类似的挑战无处不在。中国载人航天就是这样攻克一个个难关,排除一个个隐患,成就一次又一次震撼天地的起飞。

约10分钟后,船箭分离。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张开太阳能帆板,如同遨游海天的鲲鹏,行进在预定轨道上。舱内,航天员们面露微笑,松开手中的笔和本册,任其上下飘浮,开始体验太空的奇妙魅力。

地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宣布,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胜利完成。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拟图像。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连战连捷、任务全胜。三十而立的载人航天工程用优异战绩,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胜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汇聚起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至少数千家单位、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的协同攻关、共同奋斗,齿轮咬合般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助推中国航天跨越一个又一个科技的高峰。

这是自主创新精神的胜利。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工程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今天,从高铁到汽车,从家电到食品,航天科技成果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民用领域转化,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应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领域。航天领域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也在民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扩展应用。

会师:未来之约

从地面仰望,旷野上空群星透亮。灿烂星河间,有时可见一个轻巧灵动的身影——那是中国空间站轻轻划过夜空。

从太空俯瞰,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在空间站见证同伴从地球出发,履约而来。

200米……19米……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在天和核心舱气闸舱迎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合影。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蔡旭哲在问天实验舱迎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午夜飞天,清晨会师,正好赶上热乎的早饭。”网友们幽默的评论,恰好道出了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突破。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密切观察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作为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之一,交会对接技术经过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五号的一次次尝试,对接用时从44小时到6.5小时,已然日趋成熟。不久前的天舟五号任务,更创下了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太空奇迹,源于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曾回忆震颤心灵的一刻:查阅资料时,他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前辈们手写的轨道分析文件——没有大型计算机,没有个人电脑,没有打印机,当时的科研人员用手、用笔在稿纸上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书写与演算。

“我常常在想,写下这些文件的人,未必能看见成功的这一天,但他们仍旧在默默地、无比坚定地研究着、书写着。” 王翔说。

载人航天事业是一场接力跑。神舟十五号的成功发射,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我们还不到歇口气的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接下来,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是中国人飞天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必经坐标点。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两天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中国已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条件,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昨天的梦想,成为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将是明天的约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稳更远。




责任编辑: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