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新华全媒+|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2022-08-23 09:20:1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作者: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对制造业平稳运行带来影响。我国各大造船企业积极应对挑战,稳扎稳打保生产,纷纷布局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受疫情影响,4月以来上海一度按下“暂停键”。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的长兴岛和外高桥造船基地,看到一艘艘巨轮有序排开,按照各自的生产节拍步步推进,多船同造但秩序井然。自4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外高桥造船复工复产以来,快速转入“生产模式”,统筹好防疫与生产,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以沪东中华造船为例,复工复产以来已交船7艘。其间,沪东中华交付了中国自主设计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长益”号、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第四代江海联运型LNG船,开工了全球最新型中国第五代大型LNG船……

7月8日拍摄的“海巡08”轮(无人机照片)。当日,我国具备深远海测量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水。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在我国北方造船重镇大连,记者看到一艘新型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正在加紧建造,该船是集开采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工厂”。

今年上半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新造民船按计划交付了10艘/140.05万载重吨,下水船舶中新产品占50%,同比增长67%。

“大船集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生产进度全面提速,整体交船量不断增长。”大船集团董事长杨志忠说。

目前,大船集团手持民船海工产品订单75艘,合同总金额约360亿元,各生产基地订单比较饱满。“今年以来,民船海工市场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市场需求比较集中。”杨志忠说,上半年,大船集团完成承接船海产品32艘/293.3万吨,合同总金额超过160亿元。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切实落地,清洁燃料船型的市场需求预计会迎来较快增长。

一边频获大额订单,一边快速交付新船,我国各大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并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转型。

5月16日拍摄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H2625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今年6月,一艘15.8万载重吨LNG/燃油双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广州交付。该船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客户是新加坡一家航运公司。据介绍,该船在采用LNG模式推进时,能够减少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约99%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在船舶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环节,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燃油双燃料动力推进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内部装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优良的船舶性能也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74%,新承接的大部分订单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批量化订单。该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订单达到70多艘,总价值超过500亿元。其中,有近40艘、价值约200亿元的订单为新型双燃料绿色船舶订单。

中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上半年造船“成绩单”可谓亮眼。2022年1至6月,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业务累计交船艘数、载重吨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2.3%、54.1%,顺利实现完工交船“双过半”。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000万吨,已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年度接单目标。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大型LNG船全球市场份额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江南造船、大船集团实现大型LNG船首单突破。

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造船数据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航运市场对我国造船业的强烈信心。交船不断、接单如潮,我国造船业也以强大的发展动能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杨志忠表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已经今非昔比,与日本、韩国的差距正在缩小,迎来了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

“船舶工业高度国际化,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我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当前,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出台的新规范、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中国船舶工业将积极主动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记者:缪异星 蔡拥军 张博群 郭翔 田建川 贾远琨)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