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由海峡两岸民族文化基金会发起的“一带一路”英雄史诗《林则徐》电影工作组研讨会在福州市中山路林则徐基金会内召开。
林祝光(右)讲述林则徐的故事 林燕颐 摄 东南网3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林张清 通讯员 马闻)近日,由海峡两岸民族文化基金会发起的“一带一路”英雄史诗《林则徐》电影工作组研讨会在福州市中山路林则徐基金会内召开。 研讨会深入探讨和回顾了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的罪恶贸易以及民族先烈们抵抗列强的悲壮历史。当时,54岁的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东莞收缴、销毁英国商人的鸦片。此举导致英国于1840年悍然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朝廷为推卸责任,让英国人息怒,将其削官,发配新疆伊犁。56岁的林则徐除了在伊犁“效力赎罪”一年外,又在新疆古代“丝绸之路”区域内“遍行三万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提出新疆的防卫方案。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已在家养病的林则徐接到新的任命,再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派往广西,他不得不抱病赴任,却在途中病逝。林则徐在西安与妻子告别时,写下著名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为国为民,宠辱皆忘的浩然正气,至今令人热血澎湃。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现今中国社会背景下,更需要继承和弘扬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和认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希望他们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新一代中国人的智慧。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