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乌什乡村小菌棒长出大名堂

2020-09-24 16:33:54 作者:王晶晶 来源:天山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天山网讯(记者王晶晶报道)9月20日下午,38岁的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吉力力 · 托合提又进了生态园,仔细端详菌包顶端钻出的灵芝。“想不到,我们村还能种出常在书上见的灵芝。”他说。

托万克麦盖提村生态园灵芝大棚种植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制作灵芝孢子粉,村里培养了10名技术服务员,吉力力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村一半人干的活都和菌棒有关,菌棒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驻村工作队,是他们把菌棒带到我们村。”吉力力说。

农业专家来“把脉”

2017年初,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惠聚”工作队来托万克麦盖提村,“地多,但是贫瘠,让老乡们脱贫,我们必须找出一条新路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江说。

很快,驻村工作队邀请自治区农业专家前来“把脉”,专家提出,托万克麦盖提村雨水丰沛,林木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搞林下经济,上手最快的就是引进菌棒种植食用菌。

当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与村民们商量时,却碰壁了,“别说种了,很多人都没见过菌棒。”村民穆太力普 · 太外克说,他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村里第一批接触菌棒的人。

穆太力普说,2017年种木耳时,工作队为了给他们建立信心,将已培育好的菌棒发给他们,“只要定时浇水、转棒、除草就可以,两个月时间,我赚了4000元。”他说。

2017年,村里的6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试种黑木耳成功,鼓舞了其它人,2018年,贫困户家家都支起了拱棚,“2019年,我们村就有150多户种植黑木耳。”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依力哈木 · 朱马说。

注册“7村黑木耳”品牌

村民吉力力 · 托合提自从2018年开始接触到食用菌种植后,就忙起来了,“从培育菌棒,到生长,再到采摘,生长速度特别快,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因为热爱,两年来,吉力力跟着驻村工作队请来的专家整天在一起,学习掌握各种培育技术。

现在村民们遇到问题,都会找他帮忙,他也成为村里成立的菌棒厂里一名技术员,并参与了灵芝的试种。“我们的菌棒,就地取材、以废弃果木、树枝为原料,天然无污染,再加上注册了品牌,销量也不愁。”吉力力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谋划下,利用各项扶贫资金,托万克麦盖提村引进日产2万菌棒的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菌棒200万棒,不光他们村的人获益,黑木耳产业辐射带动全镇10个村600余户村民种植黑木耳120万棒,年产木耳70吨,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村里还注册“7村黑木耳”品牌,获批地理标识和有机认证,“我们的思路就是‘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扶贫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以前的贫困村托万克麦盖提村,如今发展成为阿克苏地区‘产业+就业’脱贫的示范村。”李江说。

建起生态旅游园

让村民们意想不到的是,菌棒不光能种出蘑菇,还吸引了大批游客。从2019年开始,依托村里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村子里建起了生态旅游园,距离乌什县县城12公里的托万克麦盖提村成了县城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除了采摘食用菌,生态旅游园中建起了特色养殖区,买买提 · 吐尔逊养殖了观赏野鸡和300余只土鸡,随着游客增多,他家的土鸡蛋及土鸡销量供不应求,仅仅3个多月,他家纯收入达2万余元。

2019年以来,生态旅游园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余万元,并带动50余名村民从事菌类采摘区日常管理、地方美食及特产销售、民宿服务、动物饲养管理等工作。

“别处的采摘园都是摘蔬菜、水果,这个村还能摘蘑菇,带着孩子来看看猴头菇,还有一簇簇的灵芝,真的太稀奇了。”9月20日在生态旅游园观光的乌什县居民高萍说。(图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