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学生奶拉响去库存警报,乳企实施零接触配送

2020-04-14 07:47:16 作者:李玉波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中小学延迟开学引发学生奶产销难题

学生奶拉响去库存警报,乳企实施零接触配送

阅读提示

全国学生奶日均供应量1850万份以上,惠及2200万中小学生,疫情发生以来,多家乳企学生奶储备均处于库存积压情况,已有多家企业呼吁为学生奶在校外的“无接触”配送提供政策支持或适当补贴,并继续加大“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延期开学,导致一些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学生奶无法正常配送到学生手中。在国内,由于学生奶主要通过教育部门招标采购,且不得在学校外的市场销售,如违反该规定,则企业将被责令整改。因此,延迟开学对学生奶生产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据了解,2020年春季学期原本计划于2月10日开学,但受疫情影响国内多地中小学仍未开学,造成其学生奶2、3月的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企业生产基本停止。

“有些去年底生产的学生奶,按6个月保质期算的话,到今年6月份左右就到期了,如果还不能及时处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中国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一般奶制品是提前一个月生产,现在受疫情影响,如果这些积压在库存中的学生奶无法得到有效处理,那么保质期临近就会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一方面学生奶不得用于市场销售,另一方面又有严格的保质期要求,学生奶何去何从?乳企已拉响去库存“警报”。

学生奶大量积压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始于2000年,2002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该计划是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学生奶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教育部门采购分发、具备学生奶生产资质的企业生产配送,是国家营养干预计划之一,对于提升孩子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学生奶日均供应量1850万份以上,惠及2200万中小学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万所学校。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多家乳企学生奶均处于库存积压状况,如果以2元/包的招投标价格计算,则全国延迟开学给学生奶市场带来的单日损失或达到4400多万元。

伊利集团一名相关负责人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开学时间普遍延后,导致一部分提前为开学准备的学生营养餐受到了一些影响。蒙牛集团也表示,全国的大中小学开学时间纷纷延期,学生奶的推广和入校受到了一定影响。

“现在企业压力挺大,学生奶就是在学校喝的,学校不开学,学生奶就无法流通。”一名奶协内部人士向记者透漏,疫情发生后,中小学延迟开学导致很多学生奶堆积在仓库里。

力推“停课不停奶”

此前,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明确提出,尽量每天饮用300g奶或奶制品。在此背景下,过去一段时间,乳企巨头伊利、光明、蒙牛等向社会多方大批量捐赠牛奶,其中包括学生饮用奶。

“学生奶的供应流程各地政府都有明确规范,伊利集团有严格的订单计划体系及供应保障能力,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学生奶及时供应。”伊利一名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除了捐赠外,乳制品巨头们已经采取进一步的举措,积极开展“无接触”配送,通过社区平台等方式下单,保障配送和饮奶安全,让学生们“停课不停奶”。

乳企呼吁政策支持

目前,“无接触”配送和捐赠已成乳企解决学生奶库存压力的两大途径,已有多家企业呼吁各地教育部门为学生奶在校外的“无接触”配送提供政策支持或适当补贴,并继续加大“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

伊利表示,营养餐市场集中的河北、河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地仍然未完成产品配送。“希望各级政府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在严格安全的条件下允许企业将学生奶通过‘无接触’配送的方式送至学生手中,这一方面保障了居家上网课的学生营养供给,提升了免疫力,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疫情之下,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惠及学生的利好政策难以抵达,各地政府作用应及时显现,纾困解难。

“学生奶本身是公益性质,平时也是有政府补贴的一部分,虽然受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及时喝到牛奶,但是各地政府还是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宋亮说,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要给予企业真正的帮助,又要确保特殊时期学生的营养补充和免疫力提升。(记者 李玉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