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体育 > 足球 > 国内足球 > 正文

德国足球“降薪潮”观察:共识,也是现实——中超降薪讨论之二

2020-04-07 10:23:3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柏林4月6日电 题:德国足球“降薪潮”观察:共识,也是现实——中超降薪讨论之二

新华社记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职业化并不完备的中超就降薪这个问题陷入了纠结,那我们看看职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同时财务制度相对良好的德甲是怎么做的。

团结,是德国足球界人士最近一段时间使用的“高频词”,其中最重要的涵义之一是利益相关方要在降薪上达成共识。截至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德甲俱乐部已宣布全队降薪,各俱乐部自行决定降薪幅度。

无论德国足协(DFB)还是德国足球职业联盟(DFL)都没有对球员降薪做统一要求、建议、引导或是协调。降薪是各俱乐部自主行为。

自主,并非自愿,而是形势所迫。

据德新社此前报道,如果德甲本赛季就此结束,将比计划赛程减少9轮赛事,单是电视转播收入就减少3.7亿欧元,总共面临7.5亿欧元损失。从DFL发布的上赛季财报来看,直播和赞助占据了德甲收入结构的最大份额。

而对于德乙、德丙以及更低级别地区性联赛俱乐部来说,赛场直接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联赛停摆直接将他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有些俱乐部不得不在网上预售“啤酒烤肠券”和“虚拟门票”来勉强度日。

据德国《踢球者》杂志报道,联赛正常进行情况下,本赛季最后一期版权费用将于5月初支付。如果联赛一直未能重启,转播商和合作媒体届时不支付版权费用(分期)的话,德甲、德乙两级职业联赛有13家面临破产危机,其中德甲俱乐部有4家。

这就是为什么DFL一直不肯放弃赛季的原因,他们仍坚持在6月30日之前,以空场的形式将比赛打完。

然而,部分转播商因联赛停摆也陷入经营困境。体育直播流媒体平台DAZN正在考虑停止支付赛事版权费用。如果这样的情况加剧,联赛将面临断供风险。

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拉锯战。降薪,既是救人,也是自救。

具体来说,德甲俱乐部降薪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球员、教练组和俱乐部管理层为代表的“高薪人群”,二是俱乐部普通工作人员。两类人群均面临收入锐减。

德甲、德乙3月13日宣布停摆后,18日德国足球界就传出降薪声音。第一批主动释放降薪信号的是德国国家队主教练勒夫和领队比埃尔霍夫。他们在与德国足协主席弗里茨·凯勒交谈时表示愿意考虑降薪。

在“全队降薪潮”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是门兴格拉德巴赫。3月19日,门兴宣布,总经理、竞技主管、教练团队和全体球员自降薪水。据《莱茵邮报》报道,降薪后,俱乐部一个月可节省约100万欧元开支。

德甲领头羊拜仁慕尼黑高薪球员很多,过去两个赛季里,俱乐部人力成本高达3.36亿欧元。此次拜仁全队降薪幅度达20%。队长诺伊尔说:“职业球员是特殊群体,在球队需要时,可以从我们开始削减开支。”

多特蒙德俱乐部总经理瓦茨克是联盟最早站出来表示自降薪水的俱乐部高管之一。在联赛停摆期间,他愿意放弃三分之一的薪水。随后,多特球员纷纷加入降薪队伍,预计可以省出上千万欧元的开支。

俱乐部普通员工也面临降薪风险。柏林联合、美因茨、科隆、沙尔克04等德甲俱乐部以及大部分德乙俱乐部都宣布为员工申请“短工津贴”。这是一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为职工发放工资的救济制度,用来应对不可控的社会经济危机。职工通过申请“短工津贴”可以获得原来60%至70%的薪酬。一些德甲俱乐部表示尽量保障职工薪酬不缩水,用高薪群体减下的薪水,弥补普通员工30%至40%的薪酬损失。

美因茨俱乐部体育总监施罗德说:“当我们开会讨论这个话题时,几乎没遇到什么障碍。球队洗衣工都跟我说,愿意放弃俱乐部发的汽车加油卡。”

在史无前例的疫情面前,大多数俱乐部和球员都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灾难面前,没有人能脱离集体,独善其身。拜仁、多特、莱比锡和勒沃库森还发布联合声明,共同筹集2000万欧元资金,用来帮助两级联赛中出现困难的球队。

德国足坛名宿海因克斯不久前接受《踢球者》采访时说:“球员与俱乐部要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如果当前赛事体系崩塌,他们和经纪人将无法决定能赚多少钱,合同上的说法难以兑现。”

对于德国足球界而言,联赛停摆让收入缩水成为既定事实,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降薪,体现出足球界应有的社会担当。

虽然中超和德甲有很大的差距,各自的俱乐部经营情况并不一致,球员的个人保障也不尽相同,但德国足球界的做法,也可以给中国足球提供一个参考。(执笔记者:刘旸;参与记者:树文、公兵、周凯、丁文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