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疫情对中国进口影响几何? 外贸仍有诸多亮点

2020-03-10 06:44:53 作者:李春晖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疫情对进口影响较小 面对海外疫情专家建议以内需补外需

中国网财经3月10日讯(记者 李春晖)进入2020年,外贸进出口数据发布有了新变化:海关总署没有单独发布1月份、2月份进出口数据,而是首次合并发布。分析机构表示,此举有利于消除春节错位因素对进出口增速的影响。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前2个月出口降幅较大,但进口仅有小幅下降,疫情对进口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我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韧性,内需动力强劲。面对近期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外需造成的拖累,分析机构建议下一阶段中国经济以内需补外需。

今年前2个月疫情对进口影响较小 外贸仍有诸多亮点

海关总署表示,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其中,前2个月进口仅有小幅下降,疫情对进口的影响尚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外加大宗商品装船期和企业进口节奏的原因。

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出于防疫需要,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推迟,导致出口订单生产放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刘学智表示,今年前2个月出口显著下跌是在“意料之中”;进口之所以降幅较小,是由于国内对口罩、医药、设备等重要医疗物资的进口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进口增长。

虽然前2个月进出口总体下降,但依然表现出诸多积极因素。即便在疫情“黑天鹅”影响之下,外贸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也未停歇。

一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仍保持增长。前2个月,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下降,对东盟进出口5941.1亿元,增长2%,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高出我国外贸增速11.4个百分点,占31.7%,比重首超3成。

二是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相对更具活力。海关统计显示,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下降6.6%),占进出口总值的41.9%,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反映了国内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是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海关统计显示,前2个月,铁矿砂、原油、煤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分别增加1.5%、5.2%、33.1%和2.8%。同期农产品进口值增长6.8%,其中大豆进口量增加14.2%,猪肉进口量增加1.6倍。

此外,据海关数据监测情况,2月份外贸进出口值是逐旬提升、企业申报报关单量是逐旬递增的。另据海关总署对2552家外贸样本企业调查情况,80.6%的企业已经复工。可见,出口企业供给能力正在快速恢复。

专家建议以内需补外需 预计3月后进口有望明显回升

近期海外疫情加速蔓延,意大利、韩国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多。由于各国医疗条件、应对疫情的态度与方式各异,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日前IMF已经下调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3.2%。

新时代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表示,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将从供给冲击转向外需回落,建议以内需补外需,其中基建投资是首选。新时代宏观认为,目前我国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稳就业,又需要保证经济增长质量以实现经济转型,基建投资符合这两个目标,即占比较高的老基建稳增长,占比较低的新基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伟、刘学智表示,疫情之后受到重建需求支撑,3月后进口有望明显回升。中国企业正在加紧复工复产,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为了把前两个月的时间都抢回来,疫后重建力度肯定不小,预计国内疫后重建的需求将对进口形成较好的支撑。

此外,海关总署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稳外贸工作,出台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零延时通关、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支持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和外贸稳增长。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市场信心在稳步提升。应该说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