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块幕布、一盏明灯,两张方桌、五人戏班,幕布上,几张皮影在艺人操控下,随着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唱腔上下翻飞,演绎人间悲喜。这样的皮影戏在中国流传了千年之久。
陕西大剧院年度自制贺岁皮影喜剧《封存的皮影宝盒之阎王乐》(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蔡馨逸 摄 “以《阎王乐》作为戏剧核心,提取皮影戏的主要元素,把戏曲和戏剧结合,用演员替代皮影表演,将幕后的艺人请到台前,让观众把皮影戏的台前和幕后尽收眼底,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对皮影戏做了创新。”“封存的皮影宝盒”系列作品制作人、陕西大剧院项目经理张嘉伟说。 2016年,陕西大剧院启动了“封存的皮影宝盒”项目,邀请老艺人一起探索皮影戏的创新表达。张嘉伟说,皮影传承了千年,但现在却因得不到年轻人的喜爱面临断档,这个项目是想让年轻人了解皮影,喜欢上这门古老的艺术。2017年,将行为艺术与皮影戏相结合的戏剧《封存的皮影宝盒》登上了第70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在舞台上,陕西省省级非遗项目同朝皮影代表性传承人王进法和他的戏班子用最原汁原味的唱腔为整部戏剧点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不是王进法第一次走进剧院参与非遗文化的创意舞台呈现。今年78岁的王进法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15岁从艺,随着皮影戏一起走过人生沉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皮影戏的土壤在乡村,王进法跟着戏班子在农村“巡回”演出,到了九十年代,皮影戏的生存空间急剧萎缩,原先在大荔县活跃着的数十家皮影戏班只剩下了两家。近年来,在农村的演出少了,走进大剧院的机会多了,王进法从幕布后走到舞台前,皮影从“独角戏”变成了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元素。除了登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舞台,王进法还去过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演出。 “种种创新给皮影戏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案,相信能让更多年轻人对皮影戏产生兴趣,改变传承困境。”王进法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