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甘肃渐别“十年九旱”?降水偏多的生态之喜与文物之忧

2020-01-16 21:48:27 作者:冯志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社兰州1月16日电 (记者 冯志军) 过去一年,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的甘肃延续着“降水偏多”的趋势,不仅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逾两成,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河西走廊降水量更是58年来最多。持续偏多降水的背后,是退化生态加速恢复之喜与大量石窟文物保护之忧。

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甘肃全省降水量491.1毫米,较常年偏多22.4%,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245.4毫米,偏多55%,为1961年以来最多。

近年来,随着“天公作美”的降水频繁造访,加之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密集实施,甘肃各地生态环境加速恢复,曾经裸露多年的一些荒山林草渐茂,一些“销声匿迹”多年的珍稀野生动物重回视野。

以素有“中国旱极”之称的敦煌为例,这座过去多年身陷“生态困境”的戈壁城市近年降水持续偏多,2019年的降水量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次多。于是出现了鸣沙山麓发新芽、野生动物频抢镜等当地民众多年鲜见的“满目生机”。

敦煌市气象局预报员张亚男向中新社记者分析称,从2000年至2019年敦煌各月降水量统计可以看出,6月至7月强降水次数较多,且2010年之后强降水次数明显增多。

降水增多,对丝绸之路石窟走廊的保护提出了新挑战。贯穿甘肃全境的丝绸之路沿线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众多石窟,存留了精美罕见的壁画、雕塑等。

2019年夏天,敦煌遭“一天集中下完往常一年降水量”的暴雨天气过程,敦煌莫高窟持续降雨引发洪水冲断了唯一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虽未对文物安全造成影响,但出现崖顶落石、窟檐漏雨。2018年炳灵寺石窟遭多次强降雨造成多处窟区进水,遗产环境、文物本体、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据气象部门研究资料显示,西北干旱缺水的基本情况没有变,但气候有逐步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而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预计仍将保持增加态势。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16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是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石窟保存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降水对石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测,但降雨增加对石窟保护没有好处。近年相关预防性措施提高了文保部门对灾害的防御能力,但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防范能力。

渐丰的降水不仅考验野外文物的保护能力,偏多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还时常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亦对农业、交通以及人体健康等造成威胁。(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