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天津等地定向放宽人才购房限制 业内:对楼市影响有限

2019-10-25 06:56:23 段文平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定向宽松 新一轮人才购房政策来袭

南京六合、天津中关村、三亚等地 “定向”放宽人才购房限制;业内认为对于楼市的整体影响较小

新一轮人才购房政策来袭。近日,包括南京六合、天津中关村以及三亚在同一时间段“定向”放宽人才购房限制,引起舆论热议。对此,专家认为,不可否认会变相刺激购房需求,但是板块内的放宽,对于楼市的整体影响较小,不会改变中央“房住不炒”的主基调。

定向放宽人才购房限制

10月15日,“南京六合区放松限购,外地人购房不再要求社保或完税证明的消息”在业内广为流传。多家南京媒体报道,南京六合不动产登记中心已确认,针对外地人的限购政策放松,目前已经开始执行。

在同一天,天津发布《关于天津市促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的公告,对户籍暂未迁入天津市的职工,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在天津市购买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

事实上,在10月15日这一天,三亚相关政府部门也签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并未公开披露,但是消息快速在坊间释放。直至10月21日,该通知在三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进行了正式披露。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实际引进并在三亚工作但尚未落户的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含国外、境外高校毕业生),符合琼人才局通〔2019〕24号文件精神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本人可申请购买1套住房。

而在今年6月份,三亚已经进行过一次人才购房政策的放松。与之前相比,三亚此次人才新政将人才购房政策降至大专以上,且社保、纳税期限有可能降至一年,进一步放宽。

人才政策更为下沉、聚焦

值得关注的是,人才相关政策并不是首次,已是去年以来出现的第三轮。

与之前相比,10月之后的新一轮人才政策不再含蓄,更具针对性,将人才引进直接与降低购房门槛挂钩。诸如天津10月15日的人才新政,仅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试行一年,其中规定,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项目,对户籍暂未迁入天津的职工,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在天津购买1套住房,无需社保或纳税证明。这说明了,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配合北京相关产业转移的战略,进而为相关职工提供购房优惠和保障措施。

还有此前,苏州吴中区向人才定向出售“优购房”,最高给予30%折扣,南京对在南京企业工作的博士提供买房、租房等一系列安居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人才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定向宽松,针对特定区域的特定人才或产业人才,出台针对性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进一步表示,此轮人才政策最明显的特点是下沉到城市中具体产业板块,显示了各大城市的求才若渴,对于人才引进的强烈需求。但是郭毅指出,人才政策应该是系统的,人才购房政策只是其中一环,还要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生活配套类设施,真正留住人才实现产城融合大发展。

业内称应防止非理性热度

此次的人才政策将人才吸引与购房限制直接挂钩。市场不禁怀疑,这是否会引起楼市波动?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表示,不可否认人才政策的落地的确会引发限购不同程度放松,限购放松程度不同对各地楼市热度的拉升效果也会有相应差异,效果可能会呈现天壤之别。

张波指出,目前的城市松绑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类是 “被松绑”,例如近期天津的政策调整,主要目的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项目,核心诉求并非放松调控,试点区域也有明确限制,对楼市市场层面的影响也会相对有限。另一类表现为“真松绑”,例如南京六合、海南三亚的限购门槛有所降低,这些政策虽然是从人才入手,但对市场将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效果。

特别是三亚的人才政策,将人才限购政策降至大专以上,且社保、纳税期限有可能降至一年,具有普适性,涉及范围更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三亚房地产市场明显退烧,人才政策有变相刺激房地产的嫌疑。

根据三亚市统计局的数据,1-8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3.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0%。

张波也认为,全域性大面积人才落户买房制度推行还应慎重,尤其是在限购层面,对社保或纳税期限要求如放松过快、区域过大,则对于楼市非理性热度提升会起到催化作用,也不利于“房住不炒”主基调的贯彻落实。

对于后续发展,张波表示,从人才引进的角度进行定向化楼市放松,预计今年四季度还会在不少城市推行,这一政策是否真正可吸引到相应人才则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指向性精准、明确的人才政策效果相对更突出,比如天津中关村政策很难会有投资需求钻空子。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