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今开始:拟招2.4万人 政策向基层倾斜
2019-10-15 07:02: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阚枫) 2020年度国考网上报名今日8时正式启动,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2.4万人,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单位、23个直属机构。本次国考招考政策和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鼓励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此外,招考公告明确被开除党籍人员、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等不得报考。 计划招录2.4万人 较上年度大幅度增加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这是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实施后第一次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本次考试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考者可在2019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提交报考申请,笔试时间定为2019年11月24日。 从招录规模来看,本次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单位、23个直属机构。本次招录规模较上年度大幅增加,2019年度国考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1.45万余人。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本次招录有三大特征,首先突出政治要求,将政治素质考查贯穿始终,加大政审考察力度,考察时重点了解考生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和政治表现。通过源头把关,确保新录用公务员政治素质合格、道德品行良好。 其次,坚持基层导向,招考政策和录用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此外,推进分类考录,进一步提高选人的精准性科学性,例如,破除唯分取人,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推行差额考察,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 招考政策继续向基层倾斜 根据招考公告和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国考招录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依旧是本次招录的一大特征。 公告显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据介绍,此举旨在重点选拔经过基层历练的优秀人才,优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 注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77.3%的录用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有27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及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此外,对一些艰苦边远地区职位,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并在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 招考职位有哪些特征? 根据14日公布的2020年国考招考简章,本次有13849个招录职位,计划招录24128人。 从招录职位分布来看,和往年一样,国税、海关、海事等系统依旧是国考的招录大户。 “国税、海关、海事、铁路公安、银保监会以及统计局调查总队通常被考生称为国考六大系统,这些领域招录的岗位数和人数几乎占国考总量的80%。”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李曼卿介绍。 每年国考招考简章公布后,招人较多的职位多引来舆论关注。从本次招录来看,招录人数最多的职位为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延边边境管理支队一级警长及以下”,该职位计划招录30人。 中央部门中,也有单个职位招录人数超过20人的职位,例如,外交部“地区业务司英语五”一职,计划招录22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业务岗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这一职位计划招录20人。 从热门岗位观察,近年来的国考报名,一些职位的竞争热度高达“千里挑一”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有些年份,国考报名的最热职位竞争甚至达到了“万里挑一”。 “根据往年经验,报名热度较高的岗位共同特征为学历要求集中在本科及以上,招考部门集中在历年招考大户,招考专业集中在热门学科,此外还具有限制条件少,报名门槛较低的特征。”李曼卿说。 专家表示,报考期间,考生应多关注各职位报名情况,避开过热职位,此外,要充分挖掘自己在报考中的个性优势,理性报考,选择专属于自己的岗位。 注意!这些人不得报考 被开除党籍人员、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不得报考 相较于上年度的招考公告,本次发布的公告中增加了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以及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报考。 具体来看,公告明确,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此外,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职位。(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