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陇西8月24日电 8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会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行。期间,甘肃省药品监管局首批推出发布3类9个中药材和产地片标准。 此次新标准制定了黄芪、当归、党参等3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生产基地选址技术规程、种质与种子要求、种植技术规程、采挖技术规程、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及包装、放行、储运技术规范等内容;以及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及甘草5个道地药材29种规格、92种等级产地片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 甘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中当归约占全国产量的90%,大黄和党参约占全国产量的60%,黄芪约占全国产量的50%,并有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据论坛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如中药材产地非道地化、中药材种源非良种化、中药材种植非生态化、中药材生产非机械化、中医药产业非信息化、中医药产品非品牌化、中医药发展非集约化等“八非问题”。还有加工粗放、附加值低、标准化种植占比小、新产品研发投入少等具体的问题。 此次,在《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甘肃建立岷县当归道地药材特征性、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体系,内容涉及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特征图谱鉴别等真伪鉴别,二氧化硫残留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含量等有效性指标。 与《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相比,新标准有了较大提升,浸出物指标提升10%,阿魏酸含量指标提升20%。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向社会各界发布最新中医药发展政策、标准、技术和产品,有效助推中医药标准化工程实质性进展,促进中国中医药发展,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甘肃先后制定了《岷当归道地药材标准》《陇黄芪道地药材标准》《甘肃纹党和白条党道地药材标准》。 甘肃省药品监管局局长宋保才表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系列道地药材标准的制订及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认定,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