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俄罗斯: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遇挑战

2019-07-09 08:22:05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据统计,绝大多数俄罗斯学龄儿童都使用手机和互联网。俄“国家教育质量研究项目”2015年11月进行过的一个专项调查发现,手机、互联网在学校的渗透率高达98%;几乎所有学龄儿童都使用社交网络,这一比例在9年级学生中高达96%,8年级为95%。而2014年开展的一项类似研究中,还只有80%的学龄儿童使用手机和社交网络。

手机进校园引热议

尽管俄学校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手机,但教师们会要求学生尽量少用,保证不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对学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干扰其他学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手机在校园里的广泛使用发出了不同声音。

2016年下半年,专门刊登民众对俄联邦政府提议的“俄罗斯公众倡议”网站曾发出一项禁止学生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倡议。倡议认为,俄学生学业成绩水平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学生使用手机并非用于准备课程,他们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任务答案”。倡议呼吁从立法层面禁止学生在教室和校园中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所学校可设立一个移动设备储存室。“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提高学生知识的总体水平,并激励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倡议指出,禁止使用手机将对学龄儿童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也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交往。该倡议得到了众多网民的支持。

俄教育部长瓦西里耶娃在2017年的全俄家长大会上明确指出,手机会干扰学习,学校需要在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应拿开他们的手机,可以在平板电脑或电子黑板中阅读必要的学习材料”。她强调,每所学校都有权独立制定关于手机使用的要求。瓦西里耶娃还推广了一些学校的好做法,“有些学校在入口处备有存放手机的漂亮盒子,孩子们只能在课后接听电话。紧急情况需要联络孩子时,通过教师的电话完全可以联系上”。

尽管负面声音日渐增多,但此间也有专家认为,手机最终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完全取决于个体。有人使用手机能获得超出学校课程的额外知识,有人则仅用于娱乐目的,还有人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因此,日益普及的移动设备可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无实质意义。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要帮助、监督学生,让他们学会控制、适度使用手机。如果学生能做到这点,教师不但没有理由禁止,反而应该鼓励使用。

俄罗斯前卫生部长、国家杜马教育和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奥尼先科强调,只要适度使用,手机并不会危害孩子健康。他指出,按照俄有关规定,儿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如何使用移动设备。

突破有望从小学开始

俄非电离辐射防护国家委员会主席格里高利耶夫建议,至少应该在小学禁止使用手机。他介绍说,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已就此议题举行过听证会,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健康委员会也讨论了这个问题,“应该为期不远”。

长期以来,格里高利耶夫强调手机对儿童的危害。他认为,3至17岁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年龄段。关于手机游戏具有教育意义的说法,他深表怀疑,“除非能教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否则没有好处”。他强调,科学家们“应该像宣传烟草和酒精有害那样大力传播手机的危害”。他建议孕妇和18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手机,“如果孩子不满10岁,每天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前超过1小时都是不明智的。15、16岁时,限制使用的时长应该为2~2.5小时”。

随着在校学生禁用手机的呼声越来越高,俄法律界人士开始关注其法律依据。专家认为,目前俄联邦立法尚未规定手机在教育机构中使用的规则。根据《关于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43条款的内容,教师或学校管理部门可以禁止学生在教育机构内使用手机。按照这一条款关于“学生职责”的规定,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要求及其内部规定。如果学校管理条例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那么父母在孩子进入该教育机构时应自动同意这些内容。在此情况下,教师有权批评违反规定的孩子,也可采取相应措施,如请孩子离开教室、请家长来校沟通等,还可冷静处理,如提供给学生存放手机的工具直到课程结束。对那些一再违规的高年级学生,学校甚至有权开除。

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禁令,但不少俄罗斯学校已经采取措施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有的甚至非常严厉。今年年初,俄新西伯利亚市一位校长要求一名学生删除手机中日本美少女动漫形象的壁纸。他认为,日本动漫作品对学生心灵造成破坏性打击,因此规定此类作品不得进入校园,包括作为手机壁纸等。(韩显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