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公共健身器材破损维修难 无人维护沦为“晾晒地”

2019-07-02 07:21:34 吴雪君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重建轻管,破旧器材带来安全隐患,有的小区图省事一拆了之

海口一些公共健身器材无人维护沦为“晾晒地”

如今,漫步机、旋转器、扭腰器、蹬腿器、双杠等健身器材成为很多小区和公园的标准配置。这些器材既能让居民在家门口锻炼,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深受居民欢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出现破旧损坏,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还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安装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如何管理?谁来维护?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公共健身器材破损维修难

近日,有海口市民向记者反映称,小区的健身器材出现损坏、老化后,基本就会被物业扔掉。记者走访多个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了解到,部分公共健身器材确实有破旧损坏情况,缺乏及时维护和更新。

在海口金花小区,记者看到扭腰器等健身器材已经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所有器材的使用说明牌上,安装日期一栏均为空白;很多健身器材掉了漆,部分器材破旧。小区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健身器材要么破旧,要么没有安装日期,真的不敢使用。

“前些天,我带5岁的女儿在小区活动,接个电话的时间,女儿就磕到已经损坏的健身器材上,幸好孩子没事,要不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先生担忧地说。

“以前小区还有几台健身器材,现在看见坏的器材物业就会搬走。”海甸岛港湾花园小区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这个小区老住户,以前常使用小区里的健身器材锻炼。但是最近她发现,如果哪个器材老旧破损了,就会被小区物业搬走。“搬走的就再也没搬回来过。”

物业搬走的破损健身器材如何处理,为什么不搬回来呢?记者走访中,有物业对此表示,破旧的健身器材影响小区形象而且不安全,又不知道该去哪维修,所以一般会将这些健身器材直接丢弃。“过了保修期走报修程序很麻烦,而且我们也不清楚应该找谁修。”海口一家物业公司的吴经理说。

缺少专人维护沦为“晾晒地”

在海口白沙门公园,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公园里的健身器材有的已经老化不能使用,卫生情况也不理想,有的器材上面还粘有口香糖。“公园每天都打扫卫生,但是未必会擦拭健身器材,对其进行消毒。”王女士对健身器材的卫生问题产生怀疑。

在海口的乾坤湖小区,居民史先生称,小区健身器材安装了好几年,从来都没看见有人打扫清理。“公共场所健身器材还是需要定期打扫消毒,这样对老人和儿童都好。”

对此,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和很多小区及公园一样,每天会对小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但是确实没有给公共健身器材消毒的概念。

“除了卫生问题,我们小区的健身器材经常被居民当成晒被子的场所。”史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健身器材虽然还没有破损,但是经常被挪作他用,并且没有专人维护。“本来是让居民锻炼身体的,却成了居民的‘晾晒地’。”

记者走访海口多个小区注意到,不少小区的公共健身器材上面晾上了衣服和被褥。对此,不少物业认为,专门派人看守不太现实,所以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

日常维护由器材接收方负责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轻管,建成交付业主使用后就不再过问的情况比较普遍。还有的建设单位遇到健身器材损坏的情况,为了省事便一拆了之。

据了解,公共场所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一般为4~6年左右。但由于在户外风吹日晒,加上无人维护与人为破坏,很多器材无法达到这个时限。

那么,健身器材出现损坏到底由谁来维护?损坏情况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海口的小区及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来源有三种,主要是政府采购后投放、体育主管部门等赠予、开发商或物业自行购置后投放。

“按照捐赠受赠协议有关条款的规定,这些器材应由受赠单位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并承担经费;各单位自行购置的则由各单位负责管理、维修及承担费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小区健身器材的维修产权应该归谁所有的问题,广东深天成(文昌)律师事务所许春珍律师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一般管理者是物业,物业具有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出现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