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精彩图片> 正文
分享到:

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2019-06-04 07:39:51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周冬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正在制作香包。

(文化)(1)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正在制作香包(6月2日摄)。

香包,是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今年63岁的芦爱玲出身于香包世家,是河南省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代表性传承人。

芦爱玲对民间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继承了奶奶的香包制作技艺,很注重造型的创新,制作出摆件、挂件等多种香包。

芦爱玲说,手工并不是香包制作的关键,香包的“核心机密”是香料。芦爱玲遍寻中药店,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后拿捏出自己的独特香料配方。很多购买者感叹:“闻到小时候的味道,好久不见了!”

芦爱玲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端午节将至,芦爱玲一边挤时间赶制香包,一边受邀到不同地方讲授香包制作技艺。“看到有这么多人喜爱、学习制作香包,我很开心。”芦爱玲说。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文化)(5)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展示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文化)(2)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查看展出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文化)(3)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正在制作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文化)(4)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展示自己制作的红辣椒形状的针线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文化)(6)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时时事事如意”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文化)(7)芦爱玲:匠心传艺的“香包奶奶”

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芦爱玲在查看自己制作的造型各异的香包(6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