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精彩图片> 正文
分享到:

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2019-05-30 07:36:31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周冬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四先鼓风吹旺炭火准备打造银饰。

(社会)(1)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四先鼓风吹旺炭火准备打造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2)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志元(右)在生炭火准备打造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3)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四先在打造苗族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4)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四先在煅烧一条银丝准备饰物。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5)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银匠陈四先在打造苗族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6)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一名女青年在展示一款苗族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7)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一名女青年在挑选苗族头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社会)(8)苗族银饰:千锤百炼出瑰宝

  5月29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一名女青年在戴苗族银饰。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重大节日活动,苗族群众都会盛装亮相,他们穿戴的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品种繁多、造型精美,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些苗族银饰做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看似普通的银饰往往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千百年来,银匠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代一代传承着苗族银饰工艺。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