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学者解读人类文明周期表:4大发展周期16阶段

2019-05-24 21: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孙自法)150年前,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受此启发,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提出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将人类从诞生到21世纪末的文明进程,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4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发展阶段,22世纪还会有新变化。

主题为“现代化与人类发展的”第三届世界现代化论坛2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世界现代化论坛联合主席,何传启主持开幕式并以“人类文明进展的周期表”为题做特邀报告说,他20年前在自己的《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一书中就提出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认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以此为基础,可建立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的周期表、坐标系和路线图,用以描述和反映文明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何传启介绍说,人类文明进程的的历史阶段,以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为依据,可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四个阶段;以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为依据,可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四个阶段。

人类历史上还先后发生工具制造革命、原始农业革命、现代工业革命、知识和信息革命等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导致人类历史的四次转移:第一次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转移,第二次是从工具时代(原始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移,第三次是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移,第四次是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每一次转移,都促进人类文明实现巨大进步。

基于此,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的前沿过程大致可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这同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社会阶段划分基本一致。

工具时代是从人类诞生到文明诞生前之间,大致为250万年前-公元前3500年,包括起步期的旧石器早期、发展期的旧石器中期、成熟期的旧石器晚期、过渡期的新石器时期4个阶段;农业时代是从文明诞生到工业革命前之间,大致为公元前3500年-公元176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的古代文明时期及城市和国家出现、发展期的古典文明时期及科学和宗教诞生、成熟期的东方文明繁荣阶段和欧洲中世纪文明、过渡期的现代文明启蒙时期;工业时代是从工业革命到知识革命前之间,大致为1760年-1970年,包括起步期的机械化和城市化、发展期的电气化和民主化、成熟期的家庭机械化和电器化、过渡期的自动化和社会福利化;知识时代是从知识革命到21世纪末,大致为1970年-210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1970-1992年)的信息革命和高技术、发展期(约1992-2020年)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成熟期(约2020-2050年)的仿生人进入家庭和人体再生、过渡期(约2050-2100年)的时空革命和宇宙旅行,这当中,成熟期和过渡期的特点是一种预测。

何传启还提出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周期”概念,他认为,如果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周期是“小周期”,人类文明进程四个时代的文明周期是“中周期”,那么,可能还存在一个“大周期”——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时代组成一个大周期。其中,工具时代是文明孕育期,农业时代是起步期,工业时代是发展期,知识时代是成熟期,此后,人类文明将进入过渡期(新文明孕育期),一个新的“大周期”将开启,其起点有可能是“宇航文明”。

如果把从原始文化到知识文明的“大周期”取名为“地球文明大周期”,那么,从宇航文明开始的“大周期”可以取名为“太空文明大周期”。届时,地球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太空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大舞台。“一个激动人心的‘太空文明时代’即将走来”。

谈及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的周期表,何传启指出,文明周期性只是人类文明的诸多特性的一种。人类文明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一个集合。从前者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前沿过程具有周期性和进步性;从后者角度看,世界范围的文明具有多样性和进程不同步。

何传启强调,未来是复杂的,没有人或模型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答案。他关于人类文明周期表的分析,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期待今后有更多更深入的相关研究。(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