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挑着秧苗去插秧(4月18日摄)。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共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
长期以来,由于山多地少,乌英苗寨群众赖以为生的是人均仅有的两三分梯田。人们翻山越岭,辛勤劳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乌英苗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们正在通过发展教育、外出务工、推动产业来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苗族群众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精耕细作着深爱的每一寸土地,延续着祖祖辈辈的传统农耕生活。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外出劳作(2017年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在田间劳作(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搬运秧苗去插秧(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牵马上山劳作(2017年1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春耕时节的黔桂乌英苗寨梯田(4月1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3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劳作归来(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在田间插秧(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扛着秧苗上山,准备插秧(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村民扛着秧苗过河,准备插秧(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黔桂乌英苗寨,小朋友在稻田里玩耍(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