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口碑低票房 国产纪录片离“院线时代”还有多远?

2019-04-19 06:49:38 袁秀月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9日电(袁秀月) 年初上映的纪录电影《四个春天》曾让7万多豆瓣网友留下8.9的高分,并一度在网上刷屏。但这种热度并没有反映在票房上,该片最终只取得一千万的票房。

其实,不只是《四个春天》,很多纪录电影都在经历高口碑、低票房的魔咒。纪录片从电视走进电影院并非那么简单,不仅观众需要适应,创作者也要调整思路。不过,在北影节论坛上,很多业内人士仍很乐观,因为在他们看来,这至少代表着纪录电影正离观众越来越近。

2017年,纪录片《二十二》以黑马之姿,创下了超过1.7亿的票房。当年,共有三部纪录片电影票房超过3000万。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中,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将2017年称之为纪录片发展的“拐点”。

一年之后,纪录片市场又与之前不同。张同道说,据他们统计,2018年国内共上映16部纪录电影,总票房达5.26亿,这也是历年来纪录电影的最高纪录。

然而,在2018年,《二十二》的奇迹并没有复制。在北影节纪录单元入围的作品中,《大三儿》《生活万岁》《最后的棒棒》等票房成绩都不佳,最好的才有400多万。

《二十二》的异军突起,让很多人都心潮澎湃。然而,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秋丽认为,这并不能寻找到规律,因为很多都在赔钱。在她看来,纪录电影是没有市场规律可寻的。张同道也说,纪录片基本没规律,通常都是觉得没希望的时候,爆一个冷门。

从这个角度来看,《四个春天》的票房成绩似乎还算过得去。北京电视台纪实节目中心主任严葳认为,纪录电影虽然票房不高,但影响力很大。

不过,他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纪录片上院线最大的问题是还不够赚钱。虽然纪录片出来后大家都很喜欢,但真正作为产品来说,它的票房号召力还无法跟商业片、剧情片比,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纪录片从电视走上院线似乎没那么容易,首先是播放平台和观看环境不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负责人李逸说,在封闭的电影院里看完一部纪录片,跟电视节目随时可以被打断,还有广告以及字幕条,两者的环境不一样。

不过,也有人认为,纪录片更适合大荧幕播放。在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总监章红伟看来,观看纪录片更需要带着仪式感,仔细去感受导演在其中倾注的心血,不适合电视这样较为嘈杂的平台。

事实上,纪录片走进影院,要克服的还有很多。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和《极地》导演程工,合作完成了纪录电影《生活万岁》。任长箴说,他们都是做电视出身,没有做电影的经验,所以整个过程都是“懵的”。

在她看来,电视本身具有“絮絮叨叨”的特性,所以电视上播出的纪录片必须有解说词,但在电影院放映,就要让人静下来,给人留有余韵。所以,她认为导演要做的,就是换了环境之后,怎么还能让观众接收到他们传递的信息。

张同道则认为,不只是技术上、拍摄手法上要改变,在内容题材上也要不同。比如话题要与大众相关,因为在电影院看纪录电影,观众看的并不是大场面大投入,而是真正触动心灵的东西。

此外,找到纪录电影的观众也很重要。严葳说,到底拍什么样的作品能真正吸引观众到电影院,这是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纪录中国董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认为,再好的纪录片,不适合传播,也很难让大家看到。

事实上,除了院线,纪录片还有更多可能性,比如互联网。爱奇艺副总裁杨海涛说,其实纪录片的网络票房应该不会比院线差很多,甚至未来将会超过院线。

确实,近年来,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看纪录片,比如去年大火的《人生一串》《风味人间》《假如国宝会说话》等。杨海涛说,视频网站的很多付费用户都是看纪录片,这也代表着一种观影方式的改变。他认为,院校比较适合看“爽片”,纪录电影更适合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在家慢慢体会。

网络的长尾效应,也让纪录片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观众。以往视频网站和纪录片合作,往往是购买版权、联合出品等。

而现在,很多视频网站都在尝试新玩法,爱奇艺正在做纪录片的付费分账模式,以此给优质内容创作者更多收益。腾讯和BBC合作,双方将一起制作中国题材的纪录片。B站则与Discovery探索频道达成深度合作……

虽然目前纪录电影的票房不佳,但徐秋丽认为,纪录片的机会是有,片子也越来越好看。张同道也认为,不管怎样,纪录电影正离观众越来越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市场做热。(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