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给瓷坯上釉,釉料也为他自己上山取材配制。
出生于1985年的刘杰是成名较早的龙泉青瓷艺人。2016年,他关闭了自己的青瓷工作室,携妻儿搬进了龙泉南郊的山中,建起龙窑,潜心研究古法烧制。
从练泥、配釉到成型、刻划花、烧窑,刘杰都亲力亲为,追寻宋代最传统的制瓷技艺。他的龙窑目前保持一年四五次的烧窑频率,烧制需十余小时不间断投柴,再经两天的自然降温,方可凝成温润内敛的柴烧釉色。“以古为师,我希望自己的探索都在古瓷的法度之中。”刘杰说。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揉泥。泥土取自古窑址附近,经过一周左右的淘洗沉淀,变为制瓷的胎土。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揉泥。泥土取自古窑址附近,经过一周左右的淘洗沉淀,变为制瓷的胎土。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给龙窑开窑时打开匣钵查看一个青瓷执壶。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4月8日,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刘杰(左)在给龙窑投柴。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4月10日,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刘杰的柴窑正在出窑,几个朋友在现场观看。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4月10日,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朋友们前来观看刘杰的龙窑开窑。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4月10日,刘杰和妻子巧珍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门口合影。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阅读龙泉窑相关书籍。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4月10日,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刘杰(左)和前来学习柴烧的建窑艺人王东凯讨论烧制技法。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4月10日,刘杰在浙江龙泉市兰巨乡大汪村“在山堂”工作室查看自己收集的古瓷片。分析古瓷片给他的摹古提供了很多线索。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