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高校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公布:招生专业、规模整体收紧

2019-04-07 07:07:49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公布:招生专业、规模整体收紧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全国90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已经有80多所公布了最新政策。但是,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整体收紧,不少文科类专业更是大幅削减。那么,今年的自主招生到底“严”在了哪些方面?为何政策突然收紧?

记者梳理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认可的奖项类别大幅度缩减,学科类竞赛基本要求“省级一等奖”及其以上级别的奖项,发表论文、文学作品专著等不再纳入报名条件,各高校普遍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作为自主招生的“敲门砖”。

天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斌介绍:“只认可国家的五大学科奥赛、科创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国家级的权威机构主办的赛事,也再次明确了专利、论文不得作为考生的申报材料。 ”

此外,今年大部分高校报考的最低门槛也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介绍:“认可的是全国物理化学和信息方面竞赛的省级一等奖,往年我们曾经认可了省级二等奖和省级三等奖,今年我们提高了要求,针对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也对雅思6.5以上及托福的105分以上也是允许他们来报考。”

除了报名门槛提高和考核难度的增加,自主招生的降分优惠也大幅缩水。记者梳理发现,多数学校表示降分幅度原则不超过20分,而且考生必须达到一本线。但在往年,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会根据学生考核情况,降低20-60分不等,甚至还有降低至一本线的优惠档次。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十严格”部署,明确要求高校原则上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因此今年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文史类专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往年,自主招生考核中的体质测试环节是清华大学的一项传统,但今年对于体质测试的考核则不再是清华大学的个例,多所高校都将体测作为复试的“标配”。不少学校对于体测不合格的学生还将实行一票否决。

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靳葛介绍:“加这个体质测试主要是一个引导的作用,主要是想告诉我们的中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加强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的一个锻炼,这也更加体现出我们教育的一个目标。”

同时,今年多数高校在自招计划人数上缩减幅度达30%-40%。例如,武汉大学去年自招计划人数为350人,今年锐减至192人。优化调整专业,缩减招生规模,提高报名门槛,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过于严苛,也减少了跨入名牌高校的路径。

为了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自主招生政策从2003年开始实施,为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进入重点大学的路径,也赋予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但近年来,自主招生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专利论文买卖、招生腐败等问题。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靳葛认为,自主招生政策上的减法其实是为了寻求教育公平上的加法。

靳葛说:“对自主招生提高要求,并不是说是断了自主招生的一个路,是要淡化自主招生的一个功利色彩。公平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前提和底线,势必要牢牢守住。”

针对自主招生现状,2018年,教育部专门发文,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造假等“五严格”工作要求。今年年初,教育部对自主招生政策再发文,并升格至“十严格”,被称为“最严自主招生”政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认为,自主招生政策严格并不意味着人才选拔的渠道变窄,随着招生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新高考改革来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已经成为人才选拔的主流趋势。

徐松说:“它虽然很重要,但并不一定代表着所有的招生政策改革,所以并不是像外界担心的减就减掉了,实际上这个水不从这个门流也会流到那个门里面,包括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新高考、听到的综合评价方式,只不过我们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到心仪的高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