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女童班的学生在上刺绣课(3月22日摄)。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受经济条件、地域环境、传统婚姻习俗、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适龄女童入学率一度极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女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上学读书曾经是无数苗山适龄女童遥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大苗山女性受教育机会和程度得以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童入学率提高到60%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保障学生特别是适龄女童能够充分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适龄女童的入学率已经超过99%,“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传统观念得到彻底改变,越来越多的苗山适龄女童得以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女童班的学生在展示刺绣作品(3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中学,学生在绘画室里上课(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中学毕业班的合影(3月13日摄);下图为杆洞中学1977年的毕业班合影,女生只有4人(2018年3月1日翻拍)。40多年前,杆洞中学女生极少,一个班级只有几名女生。目前全校740名学生中,女生有350人。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右图为韦迎春(右)和同学在一起(2月6日摄);左上图为韦迎春(中)在家乡的“打同年”活动中(2月7日摄);左中图为韦迎春在小卡纸上写下的梦想(3月22日摄);左下图为韦迎春在课堂上听课(3月22日摄)。韦迎春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目前在融水民族高中读高一。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右图为杨琳诗瑶(2月16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左上图为杨琳诗瑶在学校图书馆里学习(3月23日摄,杨琳诗瑶供图);左中图为杨琳诗瑶在纸上写下的梦想(3月23日摄,杨琳诗瑶供图);左下图为杨琳诗瑶(右)在家乡主持苗寨的春节联欢晚会(2月10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杨琳诗瑶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的苗族姑娘,去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广西民族大学。新华社发
韦莲秀(中)在课堂上(3月13日摄)。韦莲秀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百秀村,目前在杆洞中学读初中。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校的孩子们在合影(3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3月24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