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两会观察:当人工智能遇见两会

2019-03-12 10:10:54 闫雨昕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闫雨昕)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走出实验室,让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实现。

从AI合成女主播在两会报道中正式上岗、实现全息化展现新闻第一现场的智能AR直播眼镜,到全国政协小组会议会场上“露面”的语音转写速记系统,再到两会新闻中心随处可见的“5G已覆盖”标识……这个3月,人工智能与两会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事实上,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近年来已经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2018年,人工智能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强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于人工智能的建言献策层出不穷,譬如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就是他们关注的一大焦点。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他关于产业互联网建设的相关议案中提到,应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未来人工智能有两大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一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我们将进入以语音为主、键盘触摸为辅的全新人机交互时代;二是认知智能会得到规模应用,通过人机耦合的方式,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在各领域开花结果。

不过,任何新行业的兴起往往都会衍生出一系列新课题,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应该寻找到其与行业监管的“最大公约数”。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建议,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出台,在确保数据收集、使用、分发得到国家立法规范与保护的前提下,开放公共数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助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如何考虑的提问时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但同时应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法律关系、道德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战。所以一方面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前瞻性预防和约束引导,确保安全可控。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人工智能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与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大学、企业、科研院所都把人工智能发展作为一个重点。下一步,中国仍然会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的积极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政协大会发言时表示,人工智能伦理将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基石,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加快伦理研究和创新步伐,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优势,早日建成智能社会,用技术造福百姓。

“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指出。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