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与“强”的辩证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侧记
2019-03-07 07:04: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做好“大”与“强”的辩证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侧记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牛少杰、陈聪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一流大学少、创新平台少、领军人才少,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大省’建设成‘强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红霞提出的“由大到强”的建议,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 作为内陆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近年来河南高质量发展“破题”的关键所在。开放日上,围绕人才建设、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话题,代表们热烈讨论。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全省高校数量已经位居全国第四位,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资源,建好一批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说。 作为河南高校的“领头羊”,郑州大学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但距离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也是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河南还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留住更多省内人才,吸引更多外地人才,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牛书成说。 河南另一个“大而不够强”的痛点是农业生产。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成为河南农业“成长中的烦恼”。 做好“大”与“强”之间的辩证法,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思考的课题。他说,要实现由大到强的飞跃,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近两年,河南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用强筋、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不但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0.1元。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200万亩,“小花生”也成了释放增收“大能量”的“金元宝”。 更多村集体经济开始在产业转型上下功夫。“2016年起,我们村开始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全村土地进行流转种植无公害软籽石榴,跟过去相比一亩地年产值翻了几番,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骄傲地说。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这“三不沾”一度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劣势。近年来,河南紧抓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借助地处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搭建起空中、陆路、网上和海上四条“新丝路”,引起在场不少媒体关注。 打一个28小时“飞的”,智利的车厘子就能飞越太平洋来到郑州;澳大利亚的蓝鳍金枪鱼经郑州空运分拨发往全国各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举出郑欧班列、郑州-澳洲货运航线的例子说,高质量对外开放为河南拓宽发展空间,引领着河南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 |
相关阅读:
- [ 03-0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
- [ 03-06]【我从基层来】稳中求进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 [ 03-06]福建举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
- [ 03-06]烧旺农村发展“熔炉”,消除干事创业“温差”
- [ 03-06]南存辉:“一带一路”将为中非合作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