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5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25日表示,清欠专项行动第一阶段的清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共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 2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和财政部、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阶段性工作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现在清欠专项行动已经展开了一段时间,请问目前成效如何?遇到了哪些难点,又是如何解决的?另外,对于各地建立防范拖欠的长效机制也是很感兴趣,对于未来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还将有哪些措施和指导意见出台? 辛国斌回应,近三个月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清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第一,拖欠账款的梳理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初步掌握了分地区、分行业、分欠款类型的有关情况,为下一步推动全面清欠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二,第一阶段的清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共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目标,确实是很不容易。其中,农民工工资、民生安全工程欠款得到了优先清偿。每年春节前农民工工资的清偿工作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今年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春节前没有发生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第三,第二阶段的清偿工作也已经做了积极部署,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各地区、各部门都已经制定了清偿计划,国资委已经要求监管的中央企业在今年6月底前清偿剩余全部无分歧账款。 辛国斌补充,尽管说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很大的成效,但也要看到,清欠工作是非常棘手和复杂的问题,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是摸排工作非常难,量大面广,工作任务量非常大,短时间内全面准确掌握拖欠情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在调研过程中央企业一家子公司反映,要把它的账款梳理清楚的话,要核查6万份合同。据悉,全国中央企业核查的合同有近700万份,量非常大。同时,也存在对逾期账款认定分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甄别。 二是在清理政府拖欠账款方面,由于存在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上有的地方财力受限,按期还款存在一定的压力,需要分步骤逐步研究解决。 三是防范“三角债”的形成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一些地方反映当前中小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上下游企业“三角债”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有的企业还反映,不光是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也有民营企业拖欠国有企业账款的问题,他们提出来要清理大家共同清理。 辛国斌提到,在前一阶段工作中,中央企业做了表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不讲条件、不讲代价,首先把拖欠民营企业的欠款先清了。对民营企业拖欠国有企业的账款,在后续工作中,要以适当的方式研究解决。 辛国斌指出,由于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从机制上完善和解决。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账款台账和清偿计划,全面完成后续各项清欠任务。工信部也将认真贯彻国务院的部署,督促指导地方和有关部门做到能偿尽偿、能清尽清。具体措施上,比如加强督促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等方面。 在会上,辛国斌也强调了建立长效机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其中最关键、最核心是要解决法律缺失的问题,要建立法律保障制度,这是保障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最关键的措施。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法律规定,我们国家目前仍存在法律缺失的问题。在去年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原则的规定,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中,进一步对企业之间正常经营账款的支付时限、支付责任、惩戒措施等做出规定,希望通过法律来保障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解决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 辛国斌指出,其他方面,还有创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问题,也很重要。企业之间要有诚信意识,要遵纪守法,做守合同、守承诺的模范,在这方面还要加大推进的力度。另一方面,“三角债”问题的存在也折射出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因为在很多领域企业数量众多,有的时候互相之间为了抢生意,大家就承诺了一些不公平的条款。回过头来,在执行过程中大家又感到这是不公平的,是有失公允的。所以,一方面还在做这方面的事,另一方面也在反映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也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艰巨和繁重,下一步在这方面还要多做一些工作,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
相关阅读:
- [ 02-25]5.4亿元!华夏中证500ETF单日成交额再创新高
- [ 02-25]用电费就能贷款 建行创新“云电贷”助力福建小微企业
- [ 02-25]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新知新觉)
- [ 02-25]蔡文成: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 [ 02-25]让创新实干铺就通往梦想的康庄大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