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精彩图片> 正文
分享到:

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019-02-25 09:18:1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文化)(1)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在跳芦笙舞(无人机拍摄)。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文化)(2)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芦笙舞。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文化)(3)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小姑娘身着盛装跳芦笙舞。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文化)(4)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身着盛装跳芦笙舞。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文化)(5)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小朋友在吹奏芦笙。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发(吴吉斌摄)

(文化)(6)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几名苗族姑娘在芦笙会上交流。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发(吴吉斌摄)

(文化)(7)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芦笙舞。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文化)(8)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2月24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在吹奏芦笙。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各地的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古老的“甘囊香”芦笙堂,男子吹奏起芦笙,姑娘和孩子们跳起芦笙舞,欢度新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也借此良日寻觅意中人。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思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最古朴的苗族芦笙会之一。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