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北京时间1月31日晚,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9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该奖项将于当地时间2月14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正式颁发。 据介绍,2017年初,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和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科研机构,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在空间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已经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随后,“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还同时以封面标题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至此,“墨子号”量子卫星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中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克利夫兰奖设立于1923年,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从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数百篇重要研究论文中,选出一项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授予该奖。过去的20余年里,在量子物理与光学领域,共有包括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95年)、发现半导体中的自旋霍尔效应(2005年)、首次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迹象(2012年)、实现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2015年)等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入选。 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还是《科学》杂志的主办者和出版者。(完) |
相关阅读:
- [ 02-01]建瓯积极探索企业发展融资新模式:不同的企业 给你不同的基金
- [ 02-01]福建省党政领导赴东部战区走访慰问 共叙军地鱼水深情 共促军民融合发展
- [ 02-01]互联网法院这一年:线上司法展现出巨大发展空间
- [ 01-31]五大关键词看中国网络文艺发展
- [ 01-31]以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