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宿亮 沈忠浩 物理意义上,硬币只有两面;抽象含义里,欧元硬币却不止两面。 同样面值的普通欧元硬币,发行铸造国家不同,相同币值的背面图案各不相同,彰显个性。以两欧元硬币为例,德国发行的图案是德国国徽“联邦之鹰”;法国的是“自由、平等、博爱”围绕的树;意大利的是诗人但丁;爱尔兰的是竖琴…… 与此相反,欧元纸币的设计并不基于成员国特色,而用相对中性的方式表现欧洲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彰显共性。 19个成员国、19套硬币;1个欧元区,1套纸币,欧元似乎一直尝试用这种方式,展现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区一体化。 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记账和转账货币启动;三年后,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并取代欧元区各国货币。2019年,欧元步入“弱冠”之年。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没有先例的共同货币,欧元的成长让不少专家大呼“非同寻常”。 德国人丹尼斯还记得少年时第一次拿到欧元的感觉。“它可以在法国、意大利消费,不需在机场换汇。”对于少年丹尼斯来说,欧元的最大意义是横向比较欧元区物价,比如连锁快餐店在不同成员国用同一种货币标价汉堡,金额却各不相同。 丹尼斯说,小时候的印象里,德国马克是“德国的钱”,欧元则让跨国购物更加方便。如今,丹尼斯更重视欧元带给人们的“欧洲意识”。“保持欧元币值是欧元区共同追求,也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体的大家庭,”丹尼斯说。 欧元20年,欧元区持续扩容。最初欧元区拥有11个成员国,2000年希腊“达标”,2007年至2015年斯洛文尼亚等七国相继加入,将欧元区扩编至现在的规模。 欧元20年,货币币值大幅波动。1999年,欧元对美元最初汇率为1:1.18。随后汇率一路下探,最低至1:0.82。2008年,美元因次贷危机大幅贬值,欧元对美元汇率升至历史最高点1:1.60。此后数年,汇率逐步回落,眼下不到1:1.20。 欧元20年,债务危机是“至暗时刻”。但共同货币已经成为欧元区民众的习惯,“不应回到从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已成共识。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先前在意大利城市比萨发表演讲时指出,20年实践让欧元区经济关联度更高,价值链的建立让成员国在贸易中不再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 德拉吉认为,欧元区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金融安全。在全球化程度愈加深化背景下,外部市场波动很容易引发内部不稳定,而欧元的存在减少了这种波动对单一成员国的影响。 当然,欧元的设计远非完美。英国学者邓肯·韦尔登分析,2009年开始的债务危机让欧元区经历了“非常困难的五六年时间”。他说:“问题主要在于,尽管采用相同货币政策,但适用于德国的基准利率并不能同样适用于希腊或西班牙。”这也正是不少分析人士提出的“欧元悖论”。 IHS马基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认为,统一货币政策和不统一的财政政策,是欧元区“结构性缺陷”。贝拉韦什说,危机爆发后,欧元区采取了建设银行业联盟等措施应对新的危机,但这些措施并不足够应对隐患。 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经济学教授约尔格·比鲍近日在一篇论文中提出,欧元缺乏“欧洲财政机构”来制定统一的财政政策。他认为,建立相当于传统主权国家中常见的“单一财政机构加央行”的体系对于欧元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 事实上,目前在法国和德国的推动下,欧元区正试图通过建立欧元区预算、设立“欧盟财政部长”等措施改革欧元区结构设计,但各成员国在关键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有待继续磋商。 对内改革的同时,欧盟委员会近期还发布了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行动倡议,建议在能源等战略性领域更广泛使用欧元计价等,不过这些措施同样有待成员国深入磋商。 无论今后如何发展,欧元已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韦尔登认为,欧元的未来与其民众基础密切相关。“重要的是,我们应一直牢记,即便经济处在最艰难时刻的那些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等,公众对欧元的支持也一直很强烈。” 欧元已不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亦是欧洲统一和稳定的象征,更是人类货币发展史上的伟大实践。 |
相关阅读:
- [ 01-30]欧央行行长盛赞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助力欧元区经济增长
- [ 01-28]市场流通纸币逾1.2万亿欧元 欧央行提醒谨防假币
- [ 01-24]欧盟委员会就提升欧元地位发起公众咨询
- [ 01-23]欧盟将停止印发500欧元纸币 已发行纸币可继续流通
- [ 01-10]数据:欧元区失业率创10年新低 近金融危机前水准
- [ 01-10]外媒:欧元区将停止发行500欧元面额钞票
- [ 01-03]全球热点:欧元20岁 负重求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