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冯万才(右)和老伴杨文英牵手散步。
91岁的冯万才因妻子杨文英患上麻风病,1958年搬到与世隔绝的四川大凉山腹地,一住就是60余年。如今夫妻二人儿孙满堂,冯万才对妻子不离不弃的故事感人至深。
1957年,冯万才与杨文英结为夫妻。一年后,杨文英被诊断患上麻风病,这一噩耗将这对夫妻美满生活的梦想击碎。四川省甘洛县将全县的麻风病人聚居在县北部的银板山治疗、供养,冯万才便带妻子来到银板山,陪她治病。他们伐木盖房、开荒种地,在此定居。
作为健康人,冯万才担任了聚居地物资管理员职位,负责对接物资和发放。政府提供的米、肉、油、盐等生活物资一个月送一次,冯万才每个月按时下山。那时候没有路,每次下山走两个多小时,上山三四个小时,重的物资便用马驮。
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治,该地麻风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杨文英也逐渐康复。说到当初的决定,冯万才激动万分:“我和她好的时候吃要在一起,喝也在一起,是爱人;不好的时候仍然是爱人!”坐在一旁的杨文英虽然耳聋,会意到老伴在说他俩的故事,满是皱纹的脸溢出笑容:“他脾气不好,别人不敢劝,但他心特别好。”
天气晴暖的时候,冯万才经常带着老伴在房前屋后散步,看看村里的变化。作为甘洛县唯一的麻风病人聚居地,冯万才夫妇居住的地方在2009年被纳入行政区划,成为甘洛县胜利乡一个行政村——葵花村。甘洛县民政局对口帮扶葵花村,派出4名干部驻村抓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葵花村完成了5公里的通村公路和入户道路硬化,修建了安全饮水池和1500米灌溉堰渠,种植280多亩花椒,群众增收有了支撑。葵花村逐步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目前,葵花村还有麻风病康复者12人,他们多是孤寡老人,甘洛县民政局将他们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村里也建起了小学和幼儿园,适龄儿童都走进了校园。冯万才的三儿子冯治强说:“在葵花村,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感染麻风病,但最可惜的是因为没有学校,没有一个上过学。我的娃儿们就幸福了,他们有书读。”冯万才的孙女冯兴香掩饰不住喜悦:“现在,我们可以勇敢地到外面的世界去,也常常看到有外面的人来到我们这里。人们已经习惯叫这儿葵花村,而不是‘麻风村’了。”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月25日,冯万才(左一)与家人在一起聊天。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月25日,冯万才(右)与女儿冯治群通电话。冯治群20多年前嫁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1月25日,冯万才(右)和妻子杨文英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冯万才家地面上的温馨一角:2007年铺设水泥地面时用白石子铺成心形图案(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月25日,甘洛县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向冯万才的大儿媳妇陈点秀解释国家住房补助政策。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1月25日,杨文英(右二)亲吻9个月大的重外孙林志远。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月25日,冯万才(前右)夫妇和在家的儿孙们一起合影。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1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葵花村。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