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娱乐 > 正文

貌似郑少秋 “故宫男神”王津来厦为古董钟表展助阵

2019-01-26 09:04:16 崔晓旭 林墨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文洁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林墨涵/文吴晓平/图)在“宫”里上班是一种什么体验?200年前的破损文物要怎么“复活”?

昨日,由中国钟表协会收藏研究委员会和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共同举办的“钟鸣盛时——古董钟表至臻展”,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临展厅揭幕。展览为期2个月,共将展出五个系列的百余件西洋古董钟表。

有一位修钟表匠人昨日也来到了展览现场,他就是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被无数网友封为“故宫男神”的王津,从16岁开始修钟表,到现在已经坚持42年。

长相酷似郑少秋 被封“故宫男神”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一位修钟表的师傅在网上一夜爆红,他看似低调,却身怀绝技。他的工作地点在紫禁城,能把看起来已经“没救了”的年久失修的钟表修复,让其重新焕发生机。

他便是王津师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古钟表修复技艺传承人,古钟表研究所副所长。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大国工匠。

网友戏称:“藏得真深呐,别看王师傅坐在那儿安静修老古董,这才是真正的大内高手。”再加上王津长相酷似香港明星郑少秋,修钟表时专注细致,透着一股儒雅内敛的气质,被广大网友封为“故宫男神”。

对于走红一事,低调谦虚的王津直言是网友抬爱了。“其实,故宫的文物远比我更加吸引人,焦点放错啦。但是年轻人开始在关注文物修复题材,并产生兴趣,我是非常欣慰的。”

修过300余件钟表 最长的耗时一年

戴着放大镜、眉头紧锁、屏住呼吸,这就是工作中的王津,他像一位“医生”,正在给文物“治病”。

修钟表绝非易事,甚至单单一个零件就得花上好几天。“齿轮的咬合,就是几毫米的事儿,差一点就能导致整体都动不了。”

不少来到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参观的市民,都有看到馆内陈列的英国铜镀金象驮转花钟,俗称大象钟,就是王津参与修复的钟表之一,看起来富丽堂皇。其实,修复前,它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是200多年前的钟表。刚要修复它时,钟表面布满灰尘,镀金无光,鲨鱼皮大面积脱落,镜子镀层出现瘢痕,底层紫绒完全脱落,转花及饰件部分缺损,一只鹤脚折断,象鼻挂钩折断,鼻外壳断开,机芯锈迹严重、无法转动。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数十年未拆洗过的钟表,在起步拆螺丝时就会遇到麻烦。“怎么拆的就要怎么装回原位去呀。”说得容易,付出的辛劳难以想象。王津和同事们一起,除锈、清洗、组装、调试、上条、观察,反复验证……不厌其烦,才修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修钟表生涯当中,王津总共修了300余件。最长的,修了一年才修复好。

王津印象最深刻也最满意的文物,是在纪录片中亮相的那个铜镀金变魔术人钟,因为它机械结构复杂,零件达到上千个,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的钟表之一,修复难度可想而知。修复组里几个人陆续修了一年才完成。“作为一个修表师傅,修好了,拧动机件后,又听到乐声响起,水法、人物、花朵随乐转动,这一刻,成就感最大,耗时多久都值得了。”王津说。

紫禁城“冷板凳”一“坐”就是42年

“这么多零件,哪个该装哪儿,光是拆开来看着就令人头大。而且,面对年久失修、没有活力的老古董,看着就想睡觉,提得起兴趣吗?”曾有人询问王津,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是否厌倦。

“你要是坐不住,就只能改行呗。”王津淡定而又幽默地回复。他用事实说话,一“坐”就是42年。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钟表匠人却始终留在紫禁城内。值得注意的是,钟表修复技艺,是唯一在故宫里一直绵延下来,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王津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王津的曾祖父曾经在故宫管理清军的后勤,爷爷曾任故宫图书馆馆长。家族氛围的耳濡目染之下,王津对故宫从小就有一份格外的亲切之情。

1977年,16岁的王津开始修钟表。“在紫禁城修钟表”,乍听很“高大上”,但仔细一想,这样的冷门职业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静得下心,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常年坚持。

从懵懂少年到如今42载岁月流逝,王津一直情有独“钟”,做着外人看来枯燥无味又繁琐费力的事情。他还把修表的技艺传承给下一代,王津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应聘到了颐和园修复钟表藏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