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5G预商用、智慧家庭、AI落地 2019信息消费这样“玩”

2019-01-24 10:44:54 高少华、高亢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信息消费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已增至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GDP比例提升至6%。

展望2019年,5G渐行渐近、智慧家庭日趋升温、人工智能(AI)加速落地……信息消费市场新“玩法”多多。与此同时,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消费环境。

“提速降费”显成效,信息消费“加速跑”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并出现结构性改变,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

随着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各个细分领域与新技术持续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信息消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2018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动能壮大。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20%。信息消费在迅速增长。

同时,网络“提速降费”助推信息消费井喷式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较2014年年底降幅均超过90%。到2018年9月底,全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88%。宽带应用推动信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将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从5G到人工智能,新技术将引爆新“燃点”

信息消费5G先行。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目前,三大运营商分别于试点城市开展了5G规模及预商用实验。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紫光展锐宣布,将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实现5G芯片的商用。

“中国加快5G商用已具备坚实基础。”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加快5G商用步伐,有利于支撑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同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5G应用将在远程交互、智慧交通、文化娱乐等领域带来广阔空间;另一方面,5G应用也将深化与产业融合。

与此同时,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互联性将进一步强化,将有67%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

智能电视成为除智能音箱外的另一个重要家庭设备入口。海信集团品牌总监朱书琴表示,海信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突破4000万,智能电视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使电视大屏成为家庭娱乐中心。

2019年,人工智能被视为将从“专业小众走向广泛普及”。IDC预测,2019年超过65%的智能终端产品将引入人工智能应用。深兰科技董事长、创始人陈海波等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加速落地年。

信息安全、消费投诉频发,信息消费环境犹待完善

信息消费业已渗透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与其相关的一些消费投诉、信息安全事件等也时有发生,亟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上海市消保委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投诉207279件,同比上升32.8%,共享单车、在线支付、线上购物等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其中,线上支付投诉同比增长5.4倍,问题主要集中在账号盗刷、系统出错以及处置推诿等。

瑞星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18年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事件频发,网络安全依然不容小觑。

在专家看来,为促进信息消费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消费环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落实法律保护制度,打造、完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中央媒体联合采访时说,2019年,工信部将持续推动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实施超高清视频、车联网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年,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苗圩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