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课程、海外建校 教育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多了

2019-01-17 08:39:29 王伟健、江南、吕绍刚、张志文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中国元素是最大优势

2017年2月20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签约,购买其位于牛津郡的校舍,着手创办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2018年3月迎来首批学生。“这是中国的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的形式在欧洲办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说。

“我们到这里办学,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海闻介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从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主要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北京大学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制两年。学生第一年在英国学习,第二年到深圳学习。

我国高校出海办学,与当地高校相比有何竞争优势?

“‘中国元素’是我们在海外竞争的最大优势。”海闻介绍,在英国,汇丰商学院不仅要开设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课程,同时还将开设具有中国元素的金融与经管课程,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了解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

此前就读于英国巴茨大学的捷克学生罗曼,现在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系的一年级硕士。“一年在英国学习,一年在中国学习的制度,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两个国家都是带动世界经济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说。

但与国外高校频频进入国内合作办学相比,国内高校“走出去”的数量尚少,也缺乏相关经验。

同时,去海外办大学也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在英国招生完全靠学校自主参与市场化竞争,而不像在国内有教育部指导。海闻介绍,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刚刚成立,在当地还没有形成品牌和影响力,因此第一年招到的生源比预期偏少了一些,“作为外来者,要与英国甚至全欧洲的大学去竞争,建立自身品牌,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摸索的漫长过程。但我相信,随着全球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丰富和中国高校的不断努力,未来中国高校在海外办学会更加成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在竞争中赢得生源

2015年1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招生,但是面临挑战:马来西亚有3000多万人口,却拥有近400所本地私立大学,还有9所外国大学分校,生源争夺激烈。在招生总监王华德看来,“这里的招生环境堪称是‘红海中的红海’。”

通过举办各种宣介会、教育展、座谈会,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优势,平均下来招生团队每年走访了大约600所中学,并通过本地媒体进行宣传,吸引生源,最终打赢了这场“招生战”。

“2016年,学校只有一栋宿舍楼和一栋学生活动楼,学生家长看到后将信将疑;后来我们几乎每个月都完工一栋新楼,眼见为实,越来越多的当地家长放心地把学生送到这里。” 王华德觉得,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学校的高速度发展密不可分。此外,拥有绝对竞争力的学费标准和丰富的专业选择也是受学生青睐的主要原因。

如今,很多马来西亚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慕名而来,马来西亚马中友好协会主席、前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马吉德认为,厦大分校的校园建设速度之快更是令人惊叹,招生情况更是让人充满信心。

目前分校已经发展为拥有15个学士学位课程和2个预科课程、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0名学生在此就读的高等学府。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同样开设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学生能够在英文教学环境里了解马来西亚、中国与世界。同时分校还将国内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带到当地。在能源与化工学院,可以见到从国内引进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安全瓶颈。同时通过推广“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些在马来西亚都尚属首创,我们在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院院长陈秉辉说。(记者王伟健、江南、吕绍刚、张志文 制图:张丹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