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娱乐> 星印象 > 正文

旅美华人钢琴家江天:每次回国演出都倍感亲切

2018-12-26 11:06:13 谢绮珊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谢绮珊)前晚,著名旅美华人钢琴家江天和小提琴大师亚历山大·马科夫两位国际顶级演奏家再度同台演出,在人民大会堂“经典传承”2019北京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无论堪称天衣无缝的二重奏,还是江天的倾情独奏,无不震撼全场。江天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两人迄今合作3年之久,但这是他们首次在人民大会堂联袂演出。对他自己来说,每次回国演出都倍感亲切,而这一次表演意义非凡。他说:“新年大家都在收礼物,我在台上演出。但我没有心理落差,因为我把最美好的音乐带给人间,我是发礼物的人。把美好的东西带给世界是一件好事。”

不放过任何一次回国表演机会

江天4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即登台为外宾表演,是中美建交后首批赴美留学的艺术家。此前,他回国巡演更多是以独奏家的身份,此次携手马科夫合奏,演绎经典如珠联璧合,也让中国观众深感耳目一新。对于为何与马科夫如此合拍,江天说:“因为我们对音乐有同样的看法和品味,完全源于内在、自然而发的音乐共性。”江天曾师从俄罗斯著名钢琴大师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而16岁之前在国内学习期间,俄罗斯学派对他也影响颇深,与俄裔美籍小提琴家马科夫一样,都有着深厚的俄罗斯浪漫主义教育基础。江天认为,正是这一共同点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浑然天成,也才有了近年的频频联袂演出,“合得来才能在一起表演”。马科夫也盛赞江天“非常棒”,配合的敏感度极高,对声音的把控非常到位,尤其在细腻之处更见功夫。

长年旅居海外的江天总是不肯放弃每一次回国表演的机会,此趟回国行程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他说:“这么密集的表演安排,其实是很累人的,我本来可以借故拒绝,但是我还是宁肯捉住这些机会。”

原创音乐作品自带东方色彩

江天在上海高安路一带出生长大,旅居美国数十年,小弄堂、梧桐树还是时常闪现在脑海里。身兼作曲家,创作也是他音乐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成功之作《上海之梦》被认为是一部充满思乡情绪的作品。江天回忆,1997年,当第一次回到阔别11载的家乡时,“变化太大了,让我内心震撼又感动。我忍不住一个人在久别的家乡走来走去,很多回忆、感情汹涌而至。回到纽约后,我就开始创作《上海之梦》。”江天说:“我一直都没有忘本,灌录的14张唱片中,至少有5张是原创,演绎我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上海之梦》尤其如此。《上海之梦》在全球卖出60万张,在国外我也经常表演。”

“中国的基因让我的音乐有所不同。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的音乐自然会流露出东方的色彩。”作为一位根在中国的音乐家,江天说,“最初对音乐的感知、东方音乐的灵性都在我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可以说,东方的音乐精神加上西方的和声,是我最大的特点。”他说,演绎肖邦、贝多芬的古典音乐,要尊重其作品的原意,把意思全部表达出来,是不存在任何东方色彩的,但自己的作品则没有这些界限。“所以我喜欢创作自己的作品,有一种自由感,把想说的东西直接表达出来。这是作曲家的幸福。”

下个月,江天将在南非首发其最新专辑,该专辑以动物保护为主题,完全收录其原创之作。因为灵感来自南非,在当地的销售所得还将捐给南非动物保护基金。

艰苦训练和勤奋是成功的要点

江天自幼成才,促使他一直在钢琴之路上前行的是发自心底的喜爱:“俄国一位钢琴家曾经跟我说过,当你把所有的热爱和心灵放在音乐当中时,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你把音乐充分表达出来时,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到。你必然也会从音乐当中得到很好的报答,外在的东西自然随之而来。但是,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把音乐做好。相反,如果你是为了出名去搞音乐,那就不对了。我非常认同。我从不把音乐作为工作,演奏对我来说完全是发自内心喜欢。名气大小与运气多少有些关系,但成为一位职业钢琴家,本身就是一种贡献,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成功,不成功的几率是很高的。”

江天认为,天才加实力是一个钢琴家必须有的东西,此外,艰苦的训练和勤奋才是成功的真正要点。“我从10岁到16岁,每天要花6个小时练琴。即便现在,也经常每天要练4小时。全世界辗转演出,钢琴不可能随身携带,在一些大音乐厅经常就是直接台上见的,所以完全要靠手底的功夫。”

看到当前很多中国孩子也热衷练钢琴,江天建议,除了要在技术上下功夫以外,更多要在音乐上发展对声音的想象力,进入音乐的角色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