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内顶尖高校都成为高学历学子的重要聚集地。 继承红色基因 学子可以从校园“读懂中国” 为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更加熟悉基层发展现状,2018年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团在校园明德主楼举行了出征仪式。在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实践活动中,调研团将深入福建、浙江等地。有许多青年教师团员都是从海外归来,校党委宣传部新入职的郭琪就是其中一员。 郭琪硕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在英国期间,我除了学习新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曾赴BBC等新闻机构见习参观。”郭琪介绍道,“英国的媒体环境和中国不太一样。当地有一些小报,就能够满足普通民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但是就我而言,还是更偏爱传统的主流媒体。” 于是在毕业选择回国工作时,郭琪选择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家三代都是中共党员。读本科时,我还曾担任学院的团委副书记;更巧合的是,我的生日和党的生日恰好是同一天。”因为这些经历,直接影响了郭琪的就业目标。她目前的工作岗位,是对理论素养和媒体宣传复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校党委宣传部理论科。在工作中,郭琪整理编写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材料,参与编辑《思想理论动态》、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80年办学经验总结》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文集等重要工作。 “党委宣传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从‘新闻观’到‘宣传观’,从新闻宣传到理论研究,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对于未来前景,郭琪充满了期待。 迎合全新发展趋势 学子有机会进入学术前沿平台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使得各个高校对“双一流”建设纷纷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北京大学在其“双一流”建设实施规划方案中,就将“区域与国别研究”与“临床医学+X”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意在加强对各国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提供智力支撑。 2018年4月1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时,学子曹嘉洇有幸成为第一批入职员工。 曹嘉洇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说来也巧,她留学读硕士时,恰好和郭琪同在英国谢菲尔大学的同一个专业。谈起回国就业时的选择,曹嘉洇表示,去北大工作,就是她的梦想:“这源自于我自己的‘北大情结’;此外我很感兴趣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学科交叉理念——就像我同样钟情英国多元而包容的社会文化一样。” 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工作期间,曹嘉洇先后参与了夏令营、论坛、工作坊等多类型活动,目前她正开始参与“新芽沙龙”的筹备工作。据曹嘉洇介绍,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目前有中东、中亚俄罗斯两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交流平台四大定位;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区域国别研究的范畴。 谈起未来发展,曹嘉洇表示自己要踏实下来:“首先还是要把工作做好,然后利用好北大这个平台,了解更多‘区域国别’的学科内容,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曹嘉洇认为回国选择来高校工作,很适合自己:“北大也好,复旦也好,都有那种兼容并包、中西汇通的气质。” 从国外再回到母校 “为解决现实问题开展研究” 王洪川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到哈佛大学学习,对这两所世界一流学府都有着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 “在哈佛学习的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哈佛课堂的那种国际化。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在哈佛的课堂上,不仅会讨论北美的问题,还会讨论南美、欧洲和亚洲的问题。”他说。 但即使哈佛有各种各样的优势,王洪川还是选择了回到国内,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 谈起缘由,王洪川讲起了自己独特的“人才观”:“在我看来,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氛围中,这样更有利于激发自己的工作潜能。” 对于自己身上附着的哈佛和清华“光环”,王洪川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流的教育对人才来说仅仅是一个基础;一流的人才仍要通过具体实践和具体的工作来锻造。所以,只有一流事业才能成就一流的人才。” 近年来,随着国内“双一流”建设力度的加大,中国顶尖高校也加快了追赶世界顶尖高校的步伐。以清华大学为例,在QS等世界大学权威排行榜上,其排名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跻身前20名;并且就其发展趋势看,其与位于前列的世界高校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缩小。“清华大学与国家的发展步伐是同步的。”王洪川这样判断。所以,他和许多学子一样,毕业后更愿意回到国内学校发展。 中国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时代发展带给学术研究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王洪川抓紧机会,力求在学术方面获得更好的成就。现在,他已经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今后,我将围绕学术研究和智库咨询两个方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勤恳耕耘,贡献力量,无愧于这份伟大事业。”王洪川在谈话中体现出留学归国人才学术报国之志,展现了清华人的担当。 相较于其他就业机会,他的想法是:“我更愿意在学术研究中寻找乐趣,为解决现实问题开展研究。” |
相关阅读:
- [ 12-05]港澳台简讯:两岸高校代表在京交流研讨高等教育发展
- [ 12-04]云南一高校禁止学生在特定时间滞留宿舍 校方回应
- [ 12-04]不忘育人初心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 12-04]“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福州市属高校主题文艺汇演举行
- [ 12-04]高校“注水”专业凭什么还不退出?为何这么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