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刷屏 四大疑问何时厘清?

2018-11-26 20:52:58 付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付强)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

26日晚间,深圳卫计委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落款为“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消息称,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疑似参与项目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深圳卫计委还表示,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当日晚间早些时间,南方科技大学亦发布声明证实,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该校表示,对于其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学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基因编辑婴儿究竟咋回事?

据媒体此前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报道称,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消息发出后,引发了网友关于“基因编辑婴儿是否违背伦理”的一大波讨论。

与此同时,针对这一事件本身,尚有诸多疑问有待证实。

疑问1: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是否属实?

据了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系该技术团队领头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向外界透露。

有媒体曾通过邮箱联系到贺建奎,但其表示在香港开会,截至目前并未现身回应相关质疑。

中新网还致电该项目疑似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院方有关人士说,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并不在和美妇儿科医院进行,婴儿也不出生在该医院。

至于医院是否参与了这个试验,参与形式和程度如何,对方表示正在调查,有结果后会告知媒体。

疑问2:

项目是否通过医学伦理报备?

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刷爆网络,网友的一大质疑在于,基因编辑婴儿这项“黑科技”明显已经违背了伦理,它真的能够通过伦理审查吗?

有媒体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了一份疑似由贺建奎申请、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其上显示,贺建奎在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申请了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

申请书显示,该试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申请书还显示,深圳和美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给出了审批意见: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落款时间为2017年3月7日,签名者有黄华锋、褚振忠等7人。

然而,上个月刚刚从该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对媒体表示,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其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

他还介绍,特地去找了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他们表示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疑问3:

基因编辑“造人”,技术是否安全?

媒体报道称,此次基因编辑婴儿手术,采用的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它对CCR5 基因进行修改。而CCR5 基因正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通俗解释就是,把这一可能致病的基因加以剥离,从而让人体对HIV病毒免疫。

但是,据专家介绍,被称为“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这就意味着,技术同时可能会对其他DNA带来影响,进而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等到问题真正出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更可怕的是,这种影响还会借由结婚生子,继续传给后代。

有专家称,虽然研究者一定会努力防止脱靶的出现,但是目前的技术毕竟是有限度的,对人类胚胎进行操作,风险还是太大了。

还有评论称,如果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没有达到100%的准确性,那么就不能用于临床“造人”。

疑问4:

即使技术过关,伦理能否接受?

很多网友说,即使基因技术成熟、“造人”真的成为可能,也不会支持这种违背伦理、不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技术。

据了解,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还需要学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到最后才可能立法。

实际上,即使是在基因编辑研究相对开放的英国,目前虽允许人体胚胎的基因研究,但法律仍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移植入子宫,更不准诞生基因编辑儿。

对此,你怎么看?(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