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扶贫成效显著

2018-10-17 15:52:34 周燕玲 周娴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10月17日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曾赞赏说:“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

贵州,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必须迈过去的坎。

过去五年决战扶贫攻坚大踏步前进,贵州脱贫成效显著。5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6.8%下降到2017年底的7.75%,减贫人数全国最多。

2016年贵州赤水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桐梓、凤冈等14个县(区)也脱贫摘帽。一时间,“脱贫摘帽”成为时下热词。

“就我家来说,一年光养羊就有3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漆坪村村民王洪看来,凤冈脱贫摘帽实实在在,大伙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目前,漆坪村有养殖场5个,养殖户300余户,种植户42户,户均增收1850元。全村烤烟种植1148亩,产值344万元,养蜂专业合作社2个,养牛400余头、羊1800余只,蔬菜种植面积180亩。

曾是凤冈县贫困村的漆坪村,如今家家脱贫有产业,户户增收有保障,养羊、养牛、养蜂和种植核桃、柑橘、红枣等水果覆盖了全村。

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张涛介绍,2018年上半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7元,同比增长9.7%,比中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一直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增幅名列中国前茅。

成绩的取得,在于贵州实施的一系列精准策略。

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以及“春风行动”攻坚行动,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农村“三变”改革、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四重医疗保障”、严查扶贫领域“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等,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的贵州经验。

摘掉“贫困帽”,才对得起“乌纱帽”,贵州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重在精准,贵在落实,“干”字当头。

10月16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把精兵强将调整充实到一线攻坚,把最会打硬仗、最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派上去,真正做到尽锐出战。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抓好贵州脱贫攻坚工程,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38个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7个东部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8个市(州)、36名在职省领导定点联系帮扶37个贫困县、精准选派8542名第一书记,43737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实现对贫困村全覆盖;4091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221个贫困村,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35.6亿元、公益项目资金37.3亿元。

同时,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2013年以来,贵州累计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修建普通国省道5369公里,总投资669亿元。目前,普通国省道二级公路全面连接14个深度贫困县县城。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以城镇化安置为主,提倡多元化安置,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国际减贫合作方面,贵州获得世界银行贷款3.5亿美元、法国开发署贷款1亿欧元建设城乡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并成功举办全球电子商务减贫大会。

2018年5月,澳门启动帮扶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澳门特区对贵州从江县的扶持工作。

2018年9月9日至16日,由埃塞俄比亚、多米尼加、苏里南、蒙古、南非等11个国家的27名政府官员,组成的2018年发展中国家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与缩小收入差距官员研修班赴贵州考察学习。

来自多米尼加的Victor blenvenido Ciprlan diaz表示,“这次考察活动让我深深感到,只有通过政府制定的好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贫困人口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做好减贫。” 研修班学员表示,回去后不但要大力宣传中国的减贫成效,也会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学习、借鉴和推广。

贵州扶贫成效只是中国减贫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快速发展正惠及亿万民众,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