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让高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2018-10-08 10:35:49 陈海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诚信建设万里行

让高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2018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在做认证的过程中,我们把各种管理制度、服务流程理顺、优化,提升了服务质量,中心的入住率由认证前的40%~50%提高到80%。”在近日举行的“服务认证体验周”活动上,天津市某月子中心总经理张峰向记者谈及认证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时说。

“服务认证体验周”是“质量月”期间全国举行的上百项活动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以“质量”为名的9月,全国各地各行业掀起以“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质量月”期间,已有超过3200万一线职工、9500万人次群众广泛参与。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质量提升的行动在各行业开展。

质量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许多人不了解质量认证,以为花钱就能办。”张峰告诉记者。认证认可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被称为质量管理“体检证”,但仍有不少企业和老百姓并不将其当回事。

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必须以质取胜。不仅仅是认证,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知识和意识的普及均极其迫切,这也是今年“质量月”活动的重点内容。“质量强国建设的目标,要靠人来实现。质量意识和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时候、从学生时代就抓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陈钢在“质量月”期间举办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活动上强调。

在“三进”活动正式启动的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实验小学,10位教师、学生、家长被聘任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员。接下来两个月内,数百家质检机构还将进入校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质量意识。陈钢鼓励孩子们成为掌握科学消费知识的质量安全小卫士,争做消费品质量安全的小监督员。

在上海市青浦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成长体验营里热闹非凡。当地中小学生通过质量技能演练、实践操作体验,感受质量、理解质量,从而提升质量素养与实践能力。“质量就是生命。”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感触。

“质量月”期间,孩子们成了主角之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孩子们的质量意识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质量行动力量。陈钢认为,帮助孩子们普及消费品安全知识、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就是“系好人生质量的第一粒扣子”。

建设质量强国成为各界共同行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对高质量的需要,涉及吃穿住行等各方面。今年“质量月”活动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宣部、教育部、工信部、银保监会、卫健委等共34个部门开展,几乎囊括了所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既有保障质量安全的活动,比如公安部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行动、生态环境部开展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违法行为专项活动等;又有促进质量提升的活动,比如自然资源部开展海洋质量提升行动、共青团中央开展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还有为消费者服务的活动,比如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银保监会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等。

建设质量强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各地、各行业开展——

在上海浦东,中组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来自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中管企业的学员在黄浦江畔“论”质量以及质量强国的建设。

在福建福州和晋江,纤维检验机构举办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追逐的“技能明星”和工匠精神的代表。

在浙江慈溪,该市住建局组织全市各房建施工单位、工程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建筑工地开展现场观摩会,探讨建筑安全和绿色建筑,助力城市绿色转型与人居环境改善。

在山东枣庄,枣庄职业学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课堂开放周等活动,鼓励全体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标杆,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据了解,自1978年我国第一次举办“质量月”活动,“质量月”已连续走过40年,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全民质量意识,激发了质量创新的动力,促进我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都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获益者。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08日 03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