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四十年来家与国。 共同的记忆符号, 生动诠释了伟大时代与宏伟变迁!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盛放·40年家国”, 讲述民族地区因改革开放而留下的精彩故事, 寻找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1976年7月,我的父亲杨立华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中学毕业后下乡锻炼,偶然的机会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他与民族传统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证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进步。 坎坷逆境促成长 1981 年,国家体委与民委国家在研究制定少数民族体育工作方针时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78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参加了全旗摔跤比赛(乌力吉赛区)选拔赛,以最轻量级第三名被选中到阿左旗摔跤集训队,从此走上了摔跤这条道路。后来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被选拔到省队,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并最终获得“全国五省区摔跤邀请赛”第五名的好成绩。 体制改革前,绝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都工作都会得到安排。但打破铁饭碗后,择业的路子更广了。听父亲说,他当民办教师时,国家每年给民办教师的补助是30元钱,大队每天给记10分工。正当他面临退役时,国家出台了民办教师转正政策。1980年,他幸运地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同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成立。在阿盟举办的首届蒙古式摔跤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新成立的阿盟参加了全区的摔跤比赛。 那时,父亲既是运动员,也是担任教练员。当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咬牙坚持带队训练,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全靠心里一股信念支撑,先后获得了阿拉善右旗少数民族运动会摔跤比赛亚军、阿拉善右旗首届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第三名等荣誉。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984年,阿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因为没有体育教师,学生参赛又急需要摔跤教练,旗教育局决定调他到蒙小任体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