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两周年 体现中国贡献 增强世界金融稳定
2018-10-02 20:09:5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
分享到:
|
今年10月1日,是人民币“入篮”两周年。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起跻身全球储备货币之列,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权重货币。经过两年的发展,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金融的稳定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正是明天,人民币将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构成货币篮子,人民币的加入将使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更为多元化。这样的货币组合,在全球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方面更加具有代表性。 两年前,身着中式唐装的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入篮”的一幕,被定格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辉煌一刻。从那一刻起,特别提款权这个篮子第一次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从此不再是“发达国家俱乐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这是我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制作的纪念币,是两年前为了纪念人民币“入篮”制作的。两年前在宣布人民币“入篮”的当天,你可以看到我们一起拍了这张照片,人民币“入篮”对于(我领导的)亚太部,是非常重要的大事,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人民币“入篮”体现中国贡献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一张成绩单,它的背后是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前经济实力的认可,更是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事实上,人民币“入篮”反映出中国经济更融入国际经济的现实。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特别是贸易、金融市场等发展迅猛,因此人民币逐渐兴起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人民币“入篮”反映的是一个迟来的现实。 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60个,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见一斑,这也给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创造了机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比重增加以及中国自身经济体量增加,人民币的使用会增加。更多的国家会愿意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推动国际治理更加公正合理 人民币“入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体现。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新的国际治理体系的构建之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现在人民币的地位已经被视为和其他的主要国际货币一样,未来人民币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发展的过程也许会有起伏,但是这是非常正常的。我认为未来更多的交易和外汇储备将可能用人民币计价。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深度参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的期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贸易投资的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和平发展与共赢的机会,中国可以通过更有效的合作、更灵活的机制、更具代表性的声音,与更多的国家构建出更多的共同利益。 人民币“入篮”助力离岸市场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六年前,伦敦金融城发起伦敦人民币离岸发展中心计划,希望将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两年来,人民币“入篮”进一步促进了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并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9月26日联合发布的首份《伦敦人民币业务季报》显示,伦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日均交易额近700亿英镑(今年2季度是692亿英镑,约合6256亿元人民币);同时,伦敦也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的世界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日均清算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英国还是除香港以外使用人民币支付最多的经济体。 中国人民银行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金玫:今年前8个月,中英两国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实际收付总金额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0%。在货物贸易进口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不仅体现在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还体现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功能的日益显现。 央视记者陈明磊:我现在所在的这间办公室就是伦敦金融城里外汇交易最活跃的交易室之一,这里主要负责欧洲时段的交易,以及北美和亚太地区交易的无缝链接。在过去的两年中,仅仅在这一个交易室里面,人民币相关产品的交易就实现了翻倍的增长。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交易员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见证者。 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债券销售人员阿钦蒂亚·瓦尔玛: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个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并进行投资,这个数字在未来还将继续增加,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为全球第三,并有望很快会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因此,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在未来具有增长潜力。 坚持改革开放人民币资产获信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表达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进一步加快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外资对中国金融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对包括债券在内的人民币资产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有信心。 伦敦金融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人民币已经走过了十分漫长的道路,我们会在伦敦看到全球对它的兴趣。就清算和交易量而言,在亚洲以外地区,伦敦占据了人民币交易的头号位置,大多数央行都会通过伦敦进行一些交易。所以我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即使在货币(汇率)波动期间也是如此。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孟珂琳: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等项目,我们真心希望看到中国在资本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期待看到人民币离岸的持续增长。 披荆斩棘 人民币国际化一路向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重创世界经济的同时,也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和漏洞暴露无疑。中国逆势而上,在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为打破一元垄断、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金融体系做出努力。 杜洋,剑桥大学穆勒学院研究员,从事国际金融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多年。他认为,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意义重大。 剑桥大学研究员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专家杜洋:其实人民币入篮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人民币的申奥之旅”去形容,终于进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货币当中。接下来就要看人民币,如何去扮演好一个全球经济稳定剂的角色。 2007年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2年开启日元/人民币直接报价。 2013年中英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14年伦敦成为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与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四足鼎立”。 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为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 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从人民币入篮至今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市场对人民币从区域性货币转为国际性结算、贮藏工具抱有信心。 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销售主管罗布·洛伊:我认为,在过去两年,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和金融的货币使用率增长迅速。同样,在过去两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认为,投资者把人民币视作更加合规的(国际)结算投资货币。我们现在可以在货币市场看到人民币是第七大结算货币。 渣打银行亚洲外汇策略主管罗伯特·米尼肯: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势头向好、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到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资金池中的总量将占到4%到5%。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诸多变局,例如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诸多挑战,但是中国稳定的市场和稳健的经济将助力人民币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剑桥大学研究员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专家杜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整个新兴市场当中是最有价值的一块,中国本身的信心来自于本国市场基本面的持续稳定和持续增进。全球投资人并不会给中国太多的压力,一定要高速增长,但是我们要稳步增长。中国在国际投资者的眼中,已经在发挥着一个高科技、高实用,而且代表着未来的这样的一种角色。 |
相关阅读:
- [ 10-02]【走向世界的人民币】人民币“入篮”助力离岸市场发展
- [ 10-02]【走向世界的人民币】披荆斩棘 人民币国际化一路向前
- [ 09-28]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30亿美元主权债券和50亿元人民币国债
- [ 09-2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792元 下调150个基点
- [ 09-17]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速创新低 银行存款去哪儿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