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穿越时空的不懈攀登——中国科大科教报国60年记

2018-09-22 15:33:0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合肥9月22日电 题:穿越时空的不懈攀登——中国科大科教报国60年记

新华社记者王正忠、杨玉华、徐海涛、周畅

从“两弹一星”到同步辐射、铁基超导,从量子信息到暗物质卫星,1958年建校以来,她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攀登、敢于超越。

不跟风、不盲从,静心育人,潜心科研。创造了本科毕业生“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士”的全国高校最高比例;成为建校时间虽短,却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最多的高校。

60载不懈攀登,一甲子风雨砥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史、奋斗史和创业史。

为国立学:攀科学技术高峰

今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两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与“李佩星”,以纪念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大教授郭永怀及夫人李佩。此前,已有另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肩负起为国立学,为国家“站起来”“强起来”提供尖端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

学校设置的13个系41个专业全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针对的都是国内急需、薄弱、空白领域。中科院集全院之力支持办学,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九章、赵忠尧等一批国内顶尖大师登台授课。

“男的想当牛顿,女的想当居里夫人。”进校已58年的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说,科大是服务国家使命而建,创办之初的许多教师都是冲破阻力回国的爱国学者。这种复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给科大注入了红色基因,也让一代代科大人传承为国立学、科教报国之志。

“80后”陆朝阳被海外媒体称为“操纵光子的巫师”。从进校那天起,前辈们“做默默无闻人、干惊天动地事”的精神就影响着他,无论是在校读书,还是出国求学,他始终心怀一种信念,就是让中国人站上量子科学之巅。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最紧迫的需求服务。建校60年来,科大为尖端科研输送大批栋梁之材,已有73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32人成为科技将军,国家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1位科大校友。

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在50万米高空求解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开启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大门。

从“两弹一星”到同步辐射加速器,从铁基超导的世界级突破到建成全球首条千公里级量子通信干线,从“墨子号”卫星到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大涌现出一批批世界领先的原创科技成果。仅新世纪以来,就获得5次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2次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居全国高校之首。

守拙崇教:科技英才之摇篮

蔚蓝色的校旗迎风猎猎,梅花、书本和火箭构成的校徽动感醒目,象征着科大勤奋刻苦、攀登科学高峰的追求。蓝色代表的科学精神,也是科大人的本色。

——尊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不随波逐流,又勇于革新。

科大在全国最早探索少年班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兴趣,因材施教。在全国最早实行“100%自选专业”,学生有3次机会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分专业前两年都要打牢数理基础,使学生知识面广、科研后劲足。

近年来,科大还积极探索分层施教,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兜住人才培养的底板,让拔尖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学有所困的学生也不掉队。

——学术优先,“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55岁的陈仙辉在科大学习工作了26年,前期默默无闻,直到2008年,他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达到43开尔文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突破了学界公认的“麦克米兰极限”,因此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仙辉说,如果按照发表论文数量考核,他可能早被淘汰了,但科大就是有这样尊重科研规律的氛围。

在科大,追求科学民主、崇尚学术优先是共识。最好的条件优先给科研和教学;不论资排辈,给新人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术不设禁区,宽容“异想天开”。“正是这种对科学原则的执着和坚守,让科大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科大校友、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评价道。

——淡泊名利、宁静治学。

发型常有些凌乱、衣着随意休闲、总是步履匆匆,走在校园里的潘建伟有些不起眼;身高1米9、斜跨单肩包,曾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骑着单车宛如学生……这样的“大牛”学者在科大比比皆是。

“处处皆有大师,转身即可讨论。”科大教务处处长周丛照说,“在科大,不管是教授还是院士,给学生上课‘大于天’。学生则被鼓励提问、质疑,或申请到‘大牛’学者的实验室学习。”

走在科大校园,擦肩而过的不乏朴实低调的院士、专家,满耳所闻的常常是夹杂着公式、术语的讨论,一到夜晚,图书馆、实验室灯火通明。

20年前,17岁的陈宇翱获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绝对冠军”,成为全国高校争抢的对象,最终他选择了中国科大。“这里连食堂门口的宣传栏都贴满学术海报,是一个沉下心来做科研的好地方。”陈宇翱在这里如鱼得水,在量子光学研究领域成就突出,成为继潘建伟之后,第二位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接力攀登:铸“红专并进”之魂

60年来,科大出现了三代爱国学者的接力“归国潮”——

第一代是建校之初,钱学森、郭永怀、赵忠尧、杨承宗等一批归国学者,把红色基因注入文化血脉,使学校的学术起点高、政治方向正,为新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代是2000年前后,以侯建国、潘建伟、谢毅等为代表,这批改革开放后入学、出国的学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回国投身建设,成长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领军学者。

第三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陈宇翱、陆朝阳、熊宇杰等为代表的357名科大校友从海外学成归国,占全国“青年千人计划”总人数约10%,成为新的科研尖兵。

“科大一代代师生接力回国、矢志报国,这是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所赋予的精神底色。”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认为,科大60年红专并进的办学路,就是既讲专业又讲政治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之路,不仅为学生传授本领,更让学生懂得用本领为谁服务。

“‘专’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能力,‘红’是对国家和时代的担当。”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认为,“红”在各个时期的含义不同,刚建校时是为“两弹一星”做贡献,现在则是为“科技强国”“中国梦”而奋斗。

迈向创新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科大描绘了一幅新蓝图: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新一代科大人正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开启新的远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