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初长成
2017年,四只大熊猫幼崽“路路”“梦梦”“强生”“善仔”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出生,引发社会关注。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四只大熊猫宝宝健康成长。
青海拉面师傅秀技艺 拉面细可穿针
9月10日,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匠人马奴麻将细如发丝的拉面穿入绣花针孔。
体验古法造纸 感受传统魅力
9月13日,磁县崇文学校学生在慈州书坊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古法造纸术。当日,河北磁县崇文学校组织开展“体验古法造纸 感受非遗魅力”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们现场体验古法造纸非遗手工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秦岭棕色大熊猫:“弃仔”到“七仔” 命运大不同
初秋午后的温煦阳光里,七仔平躺在草地上,“咔呲咔呲”,抓着鲜嫩的竹笋大快朵颐。这只是9岁的大熊猫七仔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圆头圆脑的七仔是个正值青春的健壮“小伙子”。它属于中国“国宝”大熊猫中一个更为珍稀、古老的种类——秦岭亚种。
“鱼”你同行
9月12日,在分界洲岛海域,一条小丑鱼在海葵附近游弋。十多年来,海南省分界洲岛一直致力于珊瑚的保护和培育,并在海洋专家的指导下投放人工礁,为珊瑚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如今的分界洲岛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较为完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体验身处鱼群中的潜水乐趣。
盐碱地里“种”对虾
近年来,宁夏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产业,在银川市贺兰县弃耕多年的盐碱化土地上养殖南美对虾,通过淡化虾苗、温棚驯化等技术模拟出对虾生长环境,构建起“以虾改碱”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山西岚县:传承古老面塑技艺
9月13日,在位于岚县岚城镇城内村的袁建华文化大院内,岚县面塑传承人袁建华(左)和女儿刘丽丽在面塑展示体验室摆放面塑。岚县面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民间传统艺术,其制作工艺复杂多样,仅塑形手法就有数十种之多。
中国纸鸢“飞到”新西兰
9月12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马斯登女校,学生和郭洪利(右二)一起放飞中国传统风筝。
当日,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潍坊风筝扎制和放飞活动作为体验课走进惠灵顿马斯登女子学校。来自山东潍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的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向新西兰儿童展示了传统中国风筝的扎制技巧,并让大家动手体验制作和放飞风筝,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
河北一农民收藏79年前“抗战股票”
9月11日下午,河北平山县下滩村村民王志亮,展示并介绍其家传的一张1939年当地边区政府信用合作社的股票。
《绿皮火车》驶进丝路国际艺术节
9月11日至12日,参加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现代泗州戏音乐剧《绿皮火车》在西安上演。
《绿皮火车》以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小慧与城市画家孟歌的相遇、相识、相恋为主线,整个故事在一趟具有象征意义的返乡火车上进行,新颖的故事编排和舞台表现,赢得观众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