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洋)各种型号的走路机器人、器官移植的临界感受、护理院中痴呆患者的病床和床边助记设备……这些都是艺术品?没错。昨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经过三个月的整修后重新开放,迎来了第二届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继两年前探讨“技术伦理”主题后,今年以充满科技感的诸多展品探讨“后生命”主题。 人们常说,生命是自然的奇迹。但是在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里,“生命”的概念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此次展览展出介绍了国内外机械、生物合成、数据领域多个重要实验室里走出来的艺术品,充满科技感的展品让人陌生又熟悉,它们到底算不算有生命?成为大家的一个共同疑问。 为了营造神秘感和未来感,展厅里黑色气模组成了一条又一条通道,每一条通道的尽头都有一两件展品。拿起墙上的耳机,观众可以听到一段悦耳的少女演唱。这位少女名为“小冰”,它是微软公司发布的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她已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过近10首单曲、发表了一部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她甚至还很会扮作过家家里的妈妈,自动分析一篇故事的文本,再以适合幼儿接受的声音来讲故事。这样的“小冰”算不算有生命呢? 会做梦,是人类引以为傲的一项技能。然而展览显示,梦是可以用机器造出来的。一段名为《茧》的视频显示,当人进入睡眠时,机器可以通过外部的声音、气味和肌肉刺激来影响梦境的情绪和内容。“原来电影《造梦空间》里情节都是可以实现的。”一位参观者感慨,科技太发达,连真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都变得模糊了。 还有会唱京剧的机器人。视频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演员在演唱,观众只能看到高度抽象化和简单化的京剧表演动势。机器人越来越能干,人类是不是要集体失业了呢? “展览就是要探讨不确定性对人类生活和人类之本的挑战。”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介绍,央美已确定将与国内一家大型机器人公司,以及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分别成立联合实验室,以艺术同步科技发展,探讨科学和艺术结合所产生的新的文化现象,提醒人们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