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洋 实习生 梁诗雪)孙悟空彩色脸谱的谱式源自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的谱式、工艺品盔头的制作采用了与京剧演员登台所用盔头完全相同的材质、金钱豹的脸谱取自哪门哪派也颇有讲究……9月1日,“梨园艺韵”北京民间工艺美术专题展在中华世纪坛亮相。雕漆、京绣、脸谱、盔头、皮影、风筝、面塑、泥彩塑、剪纸等40多个民间艺术门类的240余件展品,展现出民间工艺美术与梨园艺术并蒂情深的缘分。 “戏曲是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民间美术家就是要把戏曲舞台上动态的、稍纵即逝的美定格成永恒,让人们可以多角度了解其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彩塑京剧脸谱的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栋说,戏曲和民间美术从不同角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并蒂莲共生。有些民间美术家创作的戏曲主题作品已堪称国宝。比如,天津戏剧博物馆中就存放着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创作的戏曲人物,老舍先生的案头也曾摆着面人郎的戏曲主题作品。 在这个展览上,无论是展出作品的,还是前来观展的,见面说的都是梨园行的行话。“这翎子是真翎子(活雉鸡的羽毛),现在可找不到了。”京剧大师钮骠,面对鬃人艺术大师白大成创作于2004年猴年的一尊齐天大圣,忍不住赞叹起来。看到有观众敲击鬃人的铜盘,钮骠兴之所至还唱了一句,并感慨现在大多数人只会敲击铜盘,而不再会边唱边玩儿。 能得到老大哥的赞赏,对白大成来说不算意外。他说:“想要做好戏曲主题的民间艺术,你得常看戏听戏,必须了解表演的神韵才行。”作为资深戏迷,他还在展览现场“纠正”了一下晚辈们的作品。“你看这个贴片,常看戏的人就知道胖要往前,瘦要往后贴。这个贴片就贴得太靠后了。”他指着一尊面塑作品点评,“这花枪也不是提着拿的,应该是反手拿的。”白大成说,要想用立体的民间美术作品还原戏曲艺术的意蕴,不是看几张照片就能做到的,若要精致精美,得先做好戏迷,才能做好作品。 对前来观展的普通市民来说,展览无疑是一次普及戏曲知识的立体课堂。带着4岁儿子来看展的李女士,对着脸谱给孩子讲张飞、关羽的故事;带着13岁女儿来看展的鲁先生则陪着孩子一边看展览一边了解《西厢记》。两位家长都表示,戏曲艺术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多角度了解它、喜爱它,助其弘扬下去。 专题展由北京文联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