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变废为宝,重庆餐厨垃圾一年带来亿元收入

2018-08-30 11:01:0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第二看台

如何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近日,记者从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其公司研究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过7年的攻关,重庆市环卫集团开发出适应中国餐厨垃圾物料特许的处理技术、处理设备,打破了国外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垄断,使中国首次掌握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该核心技术不仅在重庆的餐厨垃圾处理上发挥了“威力”,还推广应用到了全国,年处置餐厨垃圾规模达620万吨。

7年攻克4项核心关键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据估计,中国餐厨垃圾年产生约1亿吨。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餐厨垃圾的成分复杂,主要表现为高杂质率、高含油率、高含水率、高含盐量的物料特性。”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对开展中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

2011年,重庆市环卫集团立项“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研究院、耐德工业公司等院校和单位,投入7000万元,经过7年深入研发,取得餐厨垃圾处置4项核心关键技术成果。

其中,该项目开发出的螺旋偏叶式搅拌系统、高效厌氧反应系统和厌氧消化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病死畜禽、污泥等有机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生产新能源,有机质转化率提高到85%以上,填补了国内外厌氧消化在线检测技术空白。

同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共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45项;发表论文34篇;撰写相关技术标准8部,其中国际级技术标准3部。

技术成果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大量的餐厨垃圾如果无法得到无害化处理,将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威胁水环境和城市环境。”重庆市环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兴庆介绍,餐厨垃圾的有效处理不仅能从源头上减少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实现变废为宝。

重庆市自200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建成投用的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全国率先采用世界领先的“厌氧消化、热电联产”工艺技术处理餐厨垃圾。2017年,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量达43.48万吨,自运行以来,已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275万吨。

同时,通过项目开发出的餐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调制技术,可获得燃用生物混合燃料产品;项目研发出的另一新型沼气压力水洗提纯技术和设备,可让垃圾变沼气发电。目前,重庆市主城区的餐厨垃圾用于生物柴油的提炼及沼气发电等,可带来每年近亿元的收入。

得益于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成果,重庆市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系统以及覆盖城乡的餐厨垃圾片区收运系统。据介绍,这一收运系统的建设主要由重庆市环卫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协助各区县完成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餐厨垃圾智慧化收运网络物流系统通过建立智能高效精分选的垃圾分类物流基地,从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实现垃圾全过程数据收集、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决策、精细化管理,解决垃圾人工分类投入大、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到重庆来考察学习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张兴庆说,项目的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全国43个有机垃圾处置项目,累计产值45亿元,年处置规模620万吨。

“目前,我们正在渝北洛碛建立全国规模最大、分类处理种类最全的城市静脉产业园,预计明年底完工。”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建成后,日处理垃圾2100吨,将实现主城区域餐厨垃圾处理的全覆盖。

“我们还将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城镇环卫作业智能耦合系统化平台,建立智能高效的垃圾分类物流基地。”张兴庆介绍,今后,居民生活垃圾将从源头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置实现全过程数据收集、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决策、精细化管理,解决过去垃圾人工分类投入大、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