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孝金波 杨晓涵) “我又不借贷,咋能碰上网贷诈骗呢?”如果你还有这样的疑问,一定要提高警惕了。“求真”栏目总结出近期网贷诈骗的典型案例,套路可能就藏在身边,望广大网友仔细甄别,见招拆招。 一:只想租个房 却莫名其妙背上了网贷 【案例】据首都网警通报,今年5月,张女士和男友李先生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区租了一间次卧,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声称,这套房屋只能押一付一,并向李先生推荐了一个APP,便于交租,实际上瞒骗他办理了分期贷款业务。 【套路】由于押一付一的房租交付方式给租客带来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小,近年来尤其受到欢迎。一些黑心中介为了能够及时套现剩余房租,先以“押一付一”的条件吸引租客,随后在签订合同时隐瞒或找借口敷衍关于贷款的业务。租客若未能及时向平台还款,将会影响个人信用和征信。 【拆招】中介在租客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约捆绑“网贷”,已涉嫌构成诈骗犯罪。租客在签约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谨慎选择房租分期平台,看清合同约定的利息以及违约条款,与中介和相关平台交涉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或录音,为必要的维权诉讼保留证据。 二:电信诈骗升级 设局步步诱导网贷 【案例】据辽沈晚报报道,7月18日,沈阳市民郭女士接到自称是购物网站客服人员的电话,声称操作失误,要收取郭女士6000元的铂金会员年费。为取消会员,“网站客服”把电话转接给“银行客服”,“银行客服”两次要求郭女士转账到指定账户,以测试银行卡是否可用,并及时将账款转回。在取得了郭女士的信任后,“银行客服”以“充流水”为由,诱导郭女士先后在多个网贷平台借款,还用信用卡透支,骗取转账96419元。 【套路】“会员卡贷款诈骗”是网购诈骗的最新花样。在这种新型网购骗局中,受害人的银行卡上没有钱也能上当。警方介绍,目前兴起的“网贷平台”借款成为了骗子新手法中的重要一环,因为“网贷”受理快、审核简单、钱款到账快,骗子容易得手。 【拆招】辽宁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提醒市民,一般情况下,正规的退款流程只会在购物平台运行,不会单独添加客服微信、QQ、支付宝好友进行,也不会让消费者输入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这类网贷陷阱通常是从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相关个人信息,由此取得信任,而后一步步诱导受害者主动进行网贷。“求真”栏目提醒网友,警惕网贷陷阱的同时更要提防网络电信诈骗,避免身陷“连环圈套”。 三:套路贷出新招 应聘主播“免费”整容 【案例】七月下旬,北京警方破获一起直播公司诱骗应聘者贷款整容的“套路贷”案件。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该公司在招聘时承诺高薪并免费为女主播整容包装,实际上,所谓的免费整容是要应聘者自己先贷款付钱,在完成公司的定额工作量后,公司将帮助其偿还贷款,而工作定额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受骗的应聘者,不仅得不到公司承诺的高薪,还深陷网贷债务之中。 【套路】“整容贷”的本质是直播公司与美容诊所串通,由直播公司虚构招聘主播的事实,骗应聘者贷款进行整容手术,直播公司与美容诊所从中获取非法利益。“套路贷”往往以各种优惠或福利条件将受害者诱入圈套,披着合法的外衣,环环相扣,隐蔽性强,当受害者有所察觉时通常已无力偿还债务。 【拆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加强法律意识,在参加网络招聘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对于夸大薪酬并设置用工前提条件的招聘岗位要提高警惕。浙江杭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贾勤敏曾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提示,贷款应到各类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无金融从业资质的个人、中介、公司及其发布的各类无抵押、免息贷款等广告信息。如果遭遇“套路贷”,必须提高警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 “求真”提示,网贷诈骗经过层层包装,一般很难发现其中暗藏的猫腻。破解网贷诈骗,首先应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其次,对“自报家门”的陌生人保持警惕,立即向相关方核实对方身份;网贷需谨慎,公众务必要提高对第三方平台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意识,发现不妥或有疑问要及时咨询,切勿存有侥幸心理! |
相关阅读:
- [ 08-15]看最高法对“套路贷”诈骗如何亮剑
- [ 08-15]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电信诈骗的高压严打态势
- [ 08-15]上周接到42起假客服诈骗报案 牢记三句话揭穿假客服骗局
- [ 08-15]厦门警方闪电出击 骗子设伪基站诈骗不到2小时落网
- [ 08-14]广东一女子朋友圈伪装房地产老板 诈骗亲友千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