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话语权构建

2018-08-06 18:17:09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党政研究》2018年第4期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要义在于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而言,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政治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作保障,党的建设为政治建设提供组织基础、资源支持和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发展以及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党的建设也必须遵循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与西方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政治发展之所以坚持党的领导的法理基础。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具有三重身份属性:一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是一种使命驱动型的政党,这就决定了党的领导在本质上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以执掌和组织国家政权为方式,建立政治秩序,制定政治制度,调节政治关系,推动政治发展,党的领导从执政层面得到体现;三是以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为目标,把原子化个人、碎片化力量、冲突性利益整合起来,化解矛盾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党的领导才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因此,新时代的政治发展战略在理解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问题上,必须要摆脱单纯的党政关系思维。党的领导既具有法理基础,又是使命使然、现实需要,在政治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以某种抽象的价值标准为评判政治制度先进与否的标尺,而是要看政治制度能否解决中国问题,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重要经验进一步升华为理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也就决定了,新时代政治发展的战略导向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政治制度的效用性、功能性。他指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7〕“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8〕因此,新时代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持,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制度,调整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导向,也为新时代政治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和战略导引。

三是以人民民主为归依。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观念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就是以人民民主理念为基础而构建起来的一套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并在实践中把这一理念融会贯通到政治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他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9〕人民民主是真实的、具体的、完整的政治权利,而不是纸面上的、狭隘的、抽象的政治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与资本主义民主“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相比,人民民主更全面、更切实地体现人民的政治权利。“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10〕因此,新时代的政治发展要符合人民民主的价值要求,完善和发展各项政治制度,把人民民主通过制度建设贯穿到政治实践中。

三、在政治发展中构建话语权

新时代的政治发展战略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政治发展话语体系,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话语权。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从”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的转型,以中国经验为基础,阐释中国政治发展逻辑,提出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构建中国政治发展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政治发展的话语权是被西方国家主导,它们从西方政治发展的经验出发提出的一整套理论,按照西方标准来衡量现代化,用所谓”普世价值“来裁剪、评判丰富多彩的政治现代化过程。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处于”失语“状态,只能消极、被动地应对西方话语强权的攻击,缺乏积极、有效的话语权构建。话语权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这与新时代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不相符合。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许多发展中国家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为新时代政治发展的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经验注解。

一是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与主体性。坚定的自信与底气,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也应该是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精神力量和理论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11〕中国政治发展的话语权基础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又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在中国土壤中形成的,而不是外来移植的。这种基于独立探索而形成的、具有强烈主体性特征的自信是一种最深沉、最持久、最深厚的自信。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12〕正是在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驱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以中国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模式,始终把握政治发展战略的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形成一套能够有效处理发展改革稳定难题、迈向政治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坚持道路的独立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得以成功开辟的最大秘诀。从话语权角度看,正是这种基于本土的政治发展战略成功打破了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话语垄断,展示了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的价值。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也是支撑中国政治发展话语权的逻辑基础。

二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的竞争。在政治发展领域,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同样显著。概括起来,这种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强调现代化的多样性、多元化,而不是坚持西方的一元化、直线性思维,避免了政治发展陷入教条化困境,更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现代化进程,更能保持政治发展的旺盛生机;二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形成共识为取向,能够实现最广泛的利益代表,汇聚各方智慧,及时有效地把共识转化为决策、政策,避免了社会撕裂、“否决政治”、资本政治的出现;三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调试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坚持问题导向,能够选贤任能、与时俱进,与西方政治发展道路墨守成规、疲态尽显的状态形成了对比。这些独特优势是保障中国道路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原因,也为现代化后发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时代,迫切需要从理论上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提高为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提供话语论证、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的能力。

三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政治现代化的探索,这种探索同样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如何处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难题,即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反思自身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中国的政治发展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同样也在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力量。可以说,中国的探索在许多问题上都具有借鉴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人类政治文明探索的最前沿。比如,执政党如何解决代表性不足、执政党与参政党(在野党)如何寻求政治共识、执政党如何领导国家政权、政治利益如何有效表达和实现、如何处理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在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也意味着中国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理论上构建起中国政治发展的话语体系,为世界提供更多政治理念和制度等公共产品,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