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娱乐> 娱乐观 > 正文

“沉浸式”新媒体展览扎堆儿,质量对得起票价吗?

2018-08-06 11:05:30 王广燕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北京日报记者 王广燕

这个夏天,京城各类“沉浸式”“浸入式”新媒体光影展览扎堆儿:曾于去年在佩斯北京创下排队奇观的“teamLab未来游乐园”日前又在央·美术馆开幕,此外还有嘉德艺术中心的“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的“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五棵松华熙LIVE广场的“致敬达·芬奇”……借助炫目的声光电效果,这些“网红展”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与此同时,不菲的票价和部分展览制作的粗糙,受到一些观众诟病。

票价高昂,超百元是常态

由于双休日票价更高,路凡和朋友决定在工作日来看“致敬达芬奇”展览。不过,110元的工作日票价,让他觉得看这类展览还是有点儿“奢侈”,“看的内容主要是高仿油画、视频,感觉有点儿亏。不过如果周六日过来的话,票价是130元,而且得排大队。”

超百元的门票定价,是目前市场上“沉浸式”新媒体展览的常态。以双休日及节假日单人通票价格为例,“teamLab未来游乐园”单人通票120元,“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单人通票119元,“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单人通票168元。带着孩子的参观者往往需要购买亲子套票,价格就更贵了。

较高的票价与新媒体展的展陈成本高有一定关系。不久前,中国美术馆的“赵旭艺术展”就使用了“沉浸式”新媒体展览的方式,据馆方工作人员透露,十天展期内用于投影和展示的设备租用费达到70多万元,这还没算上前期提取作品元素制作新媒体影像的成本。

当然,与不少“沉浸式”新媒体展的门票收入相比,投入并不算事儿。据“teamLab未来游乐园”展览中国合作方透露,该展去年仅深圳站就营收6000万元,今年武汉站展览预期票房7500万元左右。有了成功范例,国内商业机构纷纷加入其中,这也使得“沉浸式”新媒体展览逐渐扎堆儿。

展品粗糙,高价却没高质

动辄过百元的票价,赶得上旺季去两次故宫了,然而青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者宋亮前几天参观了一档“致敬”艺术大师的“沉浸式”光影展览,却失望而归。“太糊弄人了!100多元一张票,展品制作却很粗糙。即使不展出原作,作为美育推广活动来看也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前不久带着孩子去看了“沉浸式”新媒体展,五分钟就走完了全程。他直言展览“太坑”,“这类展览噱头很多,结果进去后发现影像效果非常一般,根本不能当作艺术作品来看,只能算商业项目。”

在“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展厅,有参观者发现墙上的英文介绍出现了好几处拼写错误,单词或多了个字母,或少了个字母,看着有点儿扎眼。一位美术老师在参观“致敬达·芬奇”展览时,发现几幅复制品存在偏色问题。

“复制品也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你的展览票价很高,艺术水准却达不到一定高度,那对大众来说就是商业价值的不对等。”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宋振熙说。

噱头再响,好展也须打磨

在许多策展人看来,“沉浸式”展览这一说法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是随着新媒体艺术发展而兴起的一个不太高明的商业概念,仿佛让观众被声光电包围就实现了“沉浸”。

宋振熙介绍,当前的“沉浸式”新媒体展览有两种运作模式,一是引进“罐头展”,直接打包购买国外展览的版权、流程;另一则是国内商业团队将“沉浸式”新媒体展的制作承包给制作声光电效果的公司。“有的展览方为省钱不去请艺术家,而很多技术公司缺少艺术素养,把展览当成活儿而不是艺术品,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很粗糙。”

“沉浸式”新媒体展览满足了观众全景式观看和交互体验的需求,故而能够吸引许多普通观众走进展厅。但宋振熙认为,“大众的第一口奶也要吃好。”“当代艺术不是一种快感、快餐,应该给人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这一点是不能偏的。”

魏祥奇认为,虽然涉及技术方面是由技术工人去做,但艺术家必须在展览中贡献核心创意,并把握整体艺术水准,“艺术的核心是关注人的问题,如果只是绚丽的声光电,没有任何思想性,那顶多只是一种装饰。”

“艺术不该是赚快钱的方式。”在宋振熙看来,美术馆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展览吸引力,但必须坚持学术性、艺术性。而对于商业画廊、商业艺术中心等,他建议重视艺术家与技术团队的跨界合作,并学习国外优秀展览经验,“两三年磨出一个好的展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