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选好了 增收妥妥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2018-08-05 13:1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完善利益联结,畅通产销对接 “风险可控制,农民就敢干” 河北省平泉市卧龙镇八家村,看到乡邻种香菇发家,村民刘彦龙也动了心。 “一个菌棚投入六七万元,咱本就是贫困户,本钱从哪来,赔了可咋办?”转念一想,刘彦龙又泄了气。 正为难,平泉市绿河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找上门来,“产前不用投钱,产中、产后风险我们担着。你就负责日常管理,最不济也能拿些工钱,有啥怕的!” 刘彦龙这才明白,市里出了政策,贫困户可以到扶贫食用菌园区免费领种两个菌棚,有人教技术,有人帮销售。心里石头落地,刘彦龙起早贪黑、浑身是劲。年底一算账,稳拿3.5万元。 市场风险,是产业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容不得闪失、经不起折腾。破除贫困群众的忧虑,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强化风险控制,为扶贫产业保驾护航。 风险共担,让贫困群众“大树底下好乘凉”。 平泉市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抱团抵御市场风险。在贫困村新建园区1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按每户6000元扶持入园贫困户;再按每个贫困户6000元标准,补贴扶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迄今,已有20多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扶贫园区,带动8000多贫困户,户均每年增收4万元。 针对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河北省饶阳县由财政补贴80%,为贫困户的果蔬棚室、养殖场舍、畜禽活体等购买商业保险,降低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经营风险。 产销对接,让贫困群众后顾无忧。 吉县八成以上农户种苹果,年产22万吨,不怕卖不出去? “一搞就多,一多就贱”,山阳村贫困户韩建平过去“怕赔也赔不起”,如今却是胸有成竹:“合作社帮着找买家,我们不愁也不怕。”去年,吉县阳丰苹果专业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场价3毛钱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苹果,韩建平的果园每亩净收入5000多元。 合作社的底气,源于吉县苹果的品质。不上化肥,用锯末配牛粪,经过发酵做成有机肥,吉县苹果吃上绿色“营养餐”。全县苹果地理标识产品认证26万亩,其中有机产品2.5万亩,无公害产品4.5万亩。 有了好产品,阳丰苹果专业合作社随时掌握市场需求的风向标,不仅在上海等大城市站稳了脚跟,去年还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更加精准、便捷、稳定地对接市场,各地不乏创新实践,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 贵州省探索建立学校食堂“菜篮子”与贫困农户“菜园子”定向产销衔接机制,助力产业扶贫精准高效。自2017年秋季学期启动实施以来,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贫困地区贫困户生产的常用农产品近6万吨,总金额6.5亿元。今年,这一定向采购规模有望占采购总量的40%以上。 河南省光山县抓住“互联网 ”新机遇,全方位打造电商产业链,探索出了“电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建成光山县贫困村农特名品展示厅,展销光山县名特优农产品30余种,带动脱贫7300余人,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产业扶贫,要看市场下菜碟,关键在于精准衔接市场需求。”河北省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说,“风险可控制,农民就敢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