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把学问做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2018-08-04 09:40:57 冀文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把学问做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记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专家群体

光明日报记者 冀文亚

大别山腹地的坡岗地上,一块块精心整治的水田,一株株碧绿挺拔的高山有机香稻,在山风吹拂下掀起阵阵绿浪,长势喜人。

“是专家们的指导让薄田变成宝地,帮我们走上了致富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大畈高山有机香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乃兵向记者介绍。

叶乃兵口中的专家,说的是安徽农业大学高山有机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丁克坚及该校50名资深专家、300多名中青年专家,他们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把科研做到荒坡秃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学问做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单打独斗不如组团行动

参加水稻高产学术交流会,到基地大田巡查,为大户做技术培训……丁克坚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日程。他和同事们在科技攻关中发现,农业生产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靠一个人、一个学科单打独斗,作用很有限。

为此,安徽农大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73个跨学科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汇聚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个个乡村振兴智囊团。

大畈村是安徽农大的对口帮扶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作物一直薄产,是多年贫困村。安徽农大专家团队的到来,为这一高寒贫困村带来了转机。

4年前,丁克坚带领团队走进大畈村,帮助当地农民发展高山有机米。“现代农业只有成规模、成产业才能有效益。要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必须把有机米产业打造成为可持续扶贫产业。单打独斗不如组团行动。”改良品种、改进技术、基地示范……从生产、管理到加工、销售,丁克坚团队为当地高山有机稻产业提供了全产业链服务。“没想到种地也能种出名堂。”说起这些专家团队,村民们满是佩服。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山有机香稻、高山茭白、高山野生茶成为大畈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村子摘掉了贫困帽。

服务乡村要走群众路线

“将研究课题与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研发成果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养殖户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技术支柱和靠山”,这是畜禽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陈宏权教授从事科技推广和服务多年来坚持的方向。

陈宏权一直活跃在养殖业一线,善于在成果、产业和市场间寻找自己的位置。为了更好地为养殖企业和大户提供技术服务,陈宏权带领团队通过咨询会、研讨会和现场勘考等形式,先后凝练服务对象的重点技术需求事项128件,制订出养殖场疾病监控净化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大量的补正措施和一对一培训,让养殖企业和大户发展不再有技术之忧。怀揣对“三农”的热爱,陈宏权先后踏足1000多个养殖场,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成果留给当地群众。

“俯下身子倾听农民心声,深入田野山林指导生产。”为了选育玉米抗逆品种,玉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马庆多次深入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找寻农家种,进行测配改良。从种到收,每个试点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他都亲自参与。

田野山林生金成为现实

“夏季饲草丰富,是肉羊放牧抓膘的大好时机。但天气炎热,极易造成羊只中暑或引起其他疾病,养殖户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科学放养,快速育肥……”入夏以来,肉羊养殖专家张子军带领团队忙着给阜阳市颍上县宣讲肉羊安全度夏知识。

颍上县红星镇贫困户朱道珍夫妇年过五旬,家庭收入微薄。张子军团队主动帮扶他们建起标准化养殖场,并将其树立为示范户。经过一年多努力,朱道珍家圈养山羊近700只,摆脱了贫困。“我们采用树典型、立示范的模式,效果很好。周围的贫困户看到示范户富起来了,就信服了。”张子军说,他们每到一地送科技,先做总体规划,构建产业体系,然后交给当地政府管理,学校退居幕后专心保驾护航,发挥农业院校科技兴农方面的特长。

如今,安徽农大像张子军这样深入田野山林的专家,扶持了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茶叶、经果林、毛竹、畜禽、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亳州药材、皖西白鹅、霍山毛竹、宁国山核桃、舒城油茶等一大批特色品牌,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领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兴农强农是农业大学永恒的责任和使命。”校党委书记江春介绍,从大别山区到江淮大地,安徽农大这支科技大军,用农业科技点燃了农民勤劳致富的希望,让农业技术变成了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谱写了一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赞歌。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3日 01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