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宗贩卖个人信息案。广东某市两名辅警多次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导致深圳市民张小姐被骗253万元。法庭未当庭宣判。 去年4月,张小姐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对其个人情况很熟悉,并称有一个叫阿燕的人因出入境时携带多张银行卡被查获,而他们查到是张小姐帮阿燕办理的港澳通行证。对方让张小姐向上海某公安局报案,并帮忙转接到该公安局,联系上了“刘警官”。 张小姐称,尽管不认识阿燕,但电话那头的人对自己信息非常了解,因此她放下了戒备。在“刘警官”告诉她的网址上,张小姐看到了对自己的逮捕文书、资金监管文书等,并被要求每天要向“刘警官”报告自己的行踪。几天后,张小姐又被要求筹够200多万元转至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并下载一个软件绑定账户。于是,张小姐卖了股票,贷款100万元,还将房产抵押贷款了100多万元,共筹了253万元存到自己的账户。此后,“刘警官”经常要张小姐提供短信验证码,她也提供了。 两个月后,张小姐无意中查看了银行账户,竟发现余额为0。经询问,“刘警官”告诉她钱是转到银监局冻结了,并要求张小姐继续筹钱。这时候,她才意识到遭遇信息诈骗,遂报警。 办案民警发现,张小姐及其家属的公民个人信息曾被非法获取,且是通过广东某市公安局内网查询所得。“在公安局内网查询公民个人信息需要使用民警的数字证书,而张小姐等人的信息是被人半夜偷偷查询的。”一办案民警说,经过研判调查,目标逐渐锁定了广东某市的陈某、钟某两名辅警。 原来,陈某收受了社会中介的微信红包为其牟利。他趁民警下班后,偷偷使用民警的数字证书登陆公安局内网,按他人的要求进行查询,并微信拍照发给对方。陈某还让另一辅警同事钟某帮忙查询,微信收到的好处费二人平分。 陈某供认,有时候社会中介一次就发给他几百个身份证号码,让其查询详细的公民个人信息等。其与钟某先后查询了上万份的详细公民个人信息并贩卖,前后收到了红包1万多元,二人将其平分。 法庭上,两名辅警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一旦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与信息诈骗结合起来,被人实施精准诈骗,社会危害性非常大。”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一工作人员表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保护非常重要,贩卖公民信息者实际上成了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相关违法犯罪的帮凶;而从实践中看,一些公民的个人信息是通过公共服务部门甚至政府部门泄露甚至贩卖,性质更为恶劣。 |
相关阅读:
- [ 07-24]信息掮客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推手 内鬼、黑客频现
- [ 07-13]揭网购退款常见骗局 警方提醒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 [ 07-11]你是否总被推销电话骚扰? 警方:谨慎透露个人信息
- [ 06-27]公安部拟将网络分为五个安保等级 严禁泄露个人信息
- [ 06-06]知识产权专家: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亟须健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